。
伟人:爱因斯坦的感情经历丰富多彩,世人已知他曾先后有过10位情人,其中有花店老板,有俄国间谍,有演员,等等。而最令爱因斯坦感到“自豪”的是,他成功地迷倒了着名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最近公开了爱因斯坦部分私人信件。从信件中,人们发现了这位伟人的第11位地下情人:20世纪初德国柏林的一位名媛,她在30岁时向已45岁的爱因斯坦展开热烈追求。
李渊创建大唐,开始时规定官员相互称呼名字,讨论问题的时候,大家坐成一圈,平起平坐。这可把一个叫刘文静的大臣吓坏了,他哭着恳求道:陛下,不能这样啊,平起平坐怎么可以?这不全都乱了吗?陛下你就应该高高在上,我们跪在下面……掌权者稍微流露出点人性,却有人自甘下贱。这样的人,现在有没有?
人性:美国南北战争,北军攻击一座要塞,城里居民死伤无数。终于北军停火,一个居民钻出地窖,遇到朋友,兴奋地说:活着真是太好了,我请客,我还有瓶朗姆酒……突然一发炮弹打来,朋友只剩一条胳膊。目睹此事,这个人陷入终生忏悔。因为,朋友炸死时,他脑子里的想法竟然是:太好了,省下了一瓶酒……
民国有个人,很有意思,武士英。他是暗杀国民党创始人宋教仁的凶手,并将中国拖入一场战火。武士英只是收钱杀人。但他可不承认自己是没品的杀手,他认为自己是为了拯救四万万同胞。事实上,同胞因为他倒了血霉。人性就是这样,内心越卑污,口号越响亮。这条规律,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喊口号的人靠不住。
人性:早年日本闭关锁国,排外自大,扬言要灭西洋。年轻人伊藤博文却偷渡到西洋,看到技术发展大惊。于是他要求英国送他回去,劝说日本别惹西洋,惹不起。英使问:你回去后还回来吗?伊藤答:不,我会与你们作战并战死。伊藤被送回后,细讲西洋技术,日本人不信,骂他日奸并追杀他,伊藤只好躲了起来。
十五微教育
赏识: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盖茨,为华盛顿大学出过一个问卷:你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什么?她的儿子,比尔·盖茨的回答是: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人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比尔·盖茨得到的,是赏识。美国人说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总统,可如果缺少了赏识,孩子就会背离人生的幸福。
冠礼:有些学生喜欢玩冠礼。冠礼,是古时的成人之礼,行过成人礼后,你就不再是个孩子,而是成年人了。仪式的目的是促使年轻人产生责任意识。这一风俗仍然在日本保留,与我们的区别是,日本人的冠礼仪式并不刻意穿扮,而是要强调选举权,从这一天开始你就有了投票权,并凭此权利影响并改变你周边的世界。
岁月:年轻人务必要记住这样一件事,那些老气横秋、有气无力、退缩保守、不思进取的老家伙们,他们也曾经年轻过,更曾经如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满怀雄心壮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然而岁月消磨了他们的斗志,最终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自己失败的命运,从此将自己视为一座横亘在年轻人面前的山梁,成为了让年轻人气恼的顽固势力。
代沟:清朝有个书生,拿文章请老师修改,老师大笔一挥,气壮山河,把文章批得一无是处。正改得开心,早有衙役破门而入,将老师拖入大牢,原来学生拿来的文章,是皇帝写的……老师狂妄,毕竟是人之常情,学生狡诈,未免可怕。年轻人一旦与上代人争战,总是依附于权力,这才是我们无法摆脱权力阴影的肇因。
旧闻:1947年6月,湖南云麓中学三名学生夜归,途经警备司令部哨卡,哨兵喝问:口令!三生齐吼曰:老子!哨兵气愤,朝天开了三记空枪。三名学生悲愤,回到学校一吵,全校师生大怒,蜂拥而出,包围了哨所,缴了哨兵的械。警备司令部向学校低头认错,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招惹学生……历史如梦,往昔如此辉煌。
读书:读书是少数人的乐趣,许多人并不知道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还有人天生对文字麻木,没有感觉,让这种人读书,犹如让他们嚼木头,是非常不舒服的。但越是不读书的人,对书本越是挑剔。经常有人抱怨说,现在的书写得如何之差,但你或许不知道,就是这些最差的书,卖得远比世界名着更多——他不是在抱怨书差,而是寻找不读书的借口。
结构:凡是学术书,莫不是逻辑上环环紧扣,再生动的逻辑,也需要绞尽脑汁去琢磨,琢磨的人会觉得生动有趣,不喜欢琢磨只喜欢喊口号的人,就会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