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固定心理形态的一种力量,我们称之为——‘业力’。takanshu.com
“通常第六意识是在沉睡状态,当第六意识清醒的时候,它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通常第六意识的觉醒是有几种方式:一,作梦时;二,神经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病症而进入昏迷的情况时;三,禅定中某种境界时;四,意外或人为开启时。像现在施主所说的‘第八识海’,也就是第八识。”
“那大师,为什么我没有经过前面的第六识和第七识,却直接升到了第八识呢?”杨孝孝不解的问道,“还有,你说人有九识,我的是第八识,而第九识又是什么呢?”
巴思格大师双手合十,道:“施主为何直接跨越了前面的两识,老衲也不是很清楚,要等老衲进入施主的识海去看一下才知道,要看你的本命元神里的人是谁。而你说的第九识,就是佛家常说的‘阿摩罗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第七识是‘末那耶识’。”
杨孝孝想了想,良久才道:“怎么?我本命元神里还有人?”
“正是!不过那不是别人,他是你的前世,他也是你,你也是他!”巴思格解释道。
“哦,我知道了。那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第九识,它们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呢?各识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
巴思格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道:“你先不要急,我慢慢向你道来。第六识,它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主人,只是活人的一个帐房总管而已,它的后台老板,便是第七识,也就是‘末那耶识’。
“这个名词包括了很多意义,在此我也不能详细的对你说,普通的叫法作‘我执’,或‘具生我执’,也并无不妥当之处,它是第六意识的根,也可以说第七识才是真正的‘意识’的泉源。”
说到这里,巴思格大师语气稍停,微笑的看着他,又道:“例如一个人天生的个性或秉赋的特性,以及与生俱来而莫名其妙的习惯、思想、天才等,都是它的作用,它既不是纯粹的‘心理’的,也不是纯粹‘生理’的,而是身与心的密切关系。
“因此可知当某一个人在第七识未清醒的时候,在‘意识’的理智上,明知道自己的个性太坏或不好,要想立刻改变自己,却往往失败,而当它清醒时,他却又好像无所不能。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假象,它并不是每一样都行,就如一丛蔓草,它只是原始丛中的一脉而已,真正的主人翁就是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这个名词的叫法也有很多,有的称它作‘阿梨耶识’,更有译作‘种子识’、‘阿陀那识’、‘根本识’、‘神识’、‘心识’等,很多种称呼。
“总之,‘阿赖耶识’它含藏了一切善恶行为的种子,当因缘成熟时,能引生有情的根身器界,所以为一切事物之根源,它是心物一元,宇宙万有同根据的一本。它还是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混合的同一渊源,宇宙万物由此出生,也还灭而归化于它,是一个生生不已、生灭不停的无止尽仓库。”
讲到这儿,巴思格大师拿起茶几上的茶杯小啜了一口,然后道:“关于第九识‘阿摩罗识’,其实就是将第八识‘尽垢’后的另一种说法,关于这一识,在唯识学上可是众说纷纭,不过老衲还是比较信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妄心。
“因为他们不了解第八识实际上的功能体性,也不了解它就是未来成佛时的真如;他们不了解菩萨证得‘阿赖耶识’以后,经过修行,把贪瞋痴慢疑等随眠种子修除掉,证得解脱道,能出三界,而发起受生愿继续再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直到无生法忍究竟圆满,成就一切种智,然后成佛。
“那个时候还是这个第八识,只是改名为‘无垢识’,或者改名为‘真如’。其实这都是一些人不懂这个道理,就说第八识是虚妄的,第九识才是真实的;甚至有的人还说第九识是虚妄的,第十识才是真实的,众说纷纭啊。
“但其实以老衲的说法,第十识就是第九识,第九识就是第八识,只是因为修证阶段的不同而别立名称,这一称呼主要还是看个人的修为有多高而定的,其实这是同一个啊!
“譬如你小的时候,人家说你是某甲的儿子;等到你年长结婚了,人家说你是某某人的丈夫;后来你儿子生儿子了,你熬成了爷,变成爷爷了,人家说你是某某人的爷爷,但其实无论他们怎么样说,这都还是你啊!杨施主,明白否?”
杨孝孝从巴思格大师所说的第一句就开始慢慢的,仔细听,慢慢的分析,结果他发现这些道理都非常容易懂,却又有那么一点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