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的大仇。
说实话,重生的只有吕布一人,关羽这些人没有上一世记忆,本来对什么孙权,陆逊等人,也没啥仇恨。但是吕蒙不同,关羽听到吕布说起,自己死都不瞑目,死都要追索吕蒙之命,滔天恨意可见一般。在吕布的描述下,即使没有什么恨意的关羽,也独独恨上了吕蒙一人。
吕布答应了,他对关羽倒是放心的很。
吕布出兵陈县之前,抽调了二十万大军,自然已经对各地兵力进行了重新布置。
陆逊在丹阳四万水军,两万步兵,高顺在九江和庐江一共只有一万军队,而青州北方防线,刘备的手中,只有三万军队。
其余沛国,鲁郡,泰山等地,因为战线已经推到了陈国的陈县,所以都是没有军队镇守了。
关羽既然要去九江,庐江一线,吕布让关羽单骑去了寿春,接替高顺镇守九江,庐江,同时让高顺赶去丹阳,然后带着丹阳的两万步兵前往青州,助刘备,鲁肃镇守青州北部的济南和平原。
程普听到吕布的调兵消息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这算什么意思?
之前吕布令陆逊在丹阳领六万大军,高顺在庐江和九江领一万军队,组成一整条防线,防备豫章孙贲的十万大军和江夏孙翊的五万军队。
现在我程普率三十万大军陈兵江夏,吕布听到消息后,不但不增兵舒县,寿春和江宁,反而从江宁调了两万步兵去青州支援刘备去了。
我程普好歹也是当世有名的将领,合着在你吕布眼中,我率领三十万大军,不但没啥用,还相当于你负两万人的战力。
瞧不起人也不是这么赤裸裸的打脸吧,这可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这一点程普还真是冤枉吕布了,他虽然不怎么看得上程普,也不至于把他当负数。
吕布心中,九江,庐江,丹阳三郡,面对豫章和江夏时,战线绵长又无险可守,而青州的济南和平原,比九江一带更好防守,再加上陆逊的兵,有四万是水兵,也不适合带到北方去,所以南方安排了七万人镇守,北方安排了三万人镇守,同时防备孙策和袁绍。
吕布的准备是,袁绍和孙策都会倾尽全力,开辟新战场来支援曹操,所以南方的七万大军,根本就不是用来防守孙贲和孙翊的十五万大军的,而是防备孙策的整个百万大军的。
现在孙策性格变稳了,百万大军不敢全部压到前线,而是在后方稳定形势,那吕布还担心什么,南方留五万人足够。
当然,程普是想不到这一点的,单纯就是觉得吕布看不上他。
凌统血气方刚,建议道,“关羽虽然是天下成名的悍将,吕布军队也是精兵强卒,但我军有三十五万,人数是其数十倍之多,不如直接攻打寿春,如果能够拿下寿春,活捉关羽,吕布必军心动摇,必然从陈县撤军。吕布失去九江后,势力也必将大减,从此往后,四分天下,各修盛德,各整军备,以待日后。”
凌统也知道,就算取得了九江,刘备和吕布也不是一下子能够消灭的,这次吕布打了败仗,只能最大程度的削弱刘备和吕布,让刘备和吕布的实力降到跟袁绍,曹操,孙策一个水平上来,谁真的想去拼命消灭刘备集团,那就是自讨苦吃,两败俱伤,平白无故的让另外两人占便宜。
程普虽然带了三十万大军来江夏,但江夏的孙翊可是孙策的亲弟弟,以孙策对家人们的信任,程普的地位是远远不及孙翊的。
所以真正能够下决定的人,其实是孙翊。
孙翊也是勇猛暴烈之人,跟大哥孙策很像,听到凌统的建议,顿时心中大动。
不错,关羽在寿春一共才一万人马,自己这边可是有三十五万大军,虽然这三十五万大军,都不是什么强兵劲旅,孙策的手下,除了最开始的几万人,身经百战,可以比肩曹操军队,后来得到的十万新军队,周瑜训练了半年,可以比肩袁绍军队,其余都是交州,益州,荆州的弱兵,现在这些软弱诸侯都已经下线,孙策的百万军队,实在是拿不出手。
最关键的是,孙策这几年一直在南方虐菜,他手下的人,包括孙翊等这些弟弟,都已经忘了当年吕布军的强悍了。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的天性,孙翊等人,现在都坚信自己的军队,虽然打不过吕布军,但跟袁绍一样,混个八比一,十比一是没问题的。
三十五万打一万,就算是攻城,也没有任何问题吧。
理论上没有问题,实际上问题多多。
关羽可是一个一个人就能解决十万河北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