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4

大明锦衣卫94

条抄来!"他捡起木牌碎片,突然想起三年前那起悬案:工部三十七名匠人死亡现场,同样出现了未融化的硫磺结晶。而此刻库房燃烧的方向,正是存放"冰淬法"核心资料的密室。

工部侍郎不知何时已不见踪影。徐光启握紧锦盒,里面的铁胚似乎还残留着周铁心的体温。他突然想起《天工开物》里的另一句话:"五金之性,遇强则刚,遇柔则化。"可当技术成为权力倾轧的工具,当匠人成为利益链条上的弃子,再坚硬的精铁,也会在阴谋算计中化作一滩软蜡。

军器局的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夜空中盘旋的寒鸦。徐光启望着熊熊烈火,手中锦盒传来异样的震动——那枚铁胚正在持续软化,仿佛在诉说着晚明技术传承者们的悲惨宿命。而暗处,某个与"卅七"有关的庞大阴谋,正如同淬火池中未消散的硫磺雾气,无声无息地蔓延开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 硝石的致命作用

寒风卷着细雪掠过东厂阴暗的档案室,楚红药裹紧狐裘,指尖拂过积满灰尘的密档。泛黄的纸页在烛火下簌簌翻动,突然,一行朱批字迹让她瞳孔骤缩——"万历十五年,伪沸腾刑,工部匠人王二九暴毙于淬火池"。她猛地抽出卷宗,密密麻麻的记载如同毒蛇盘踞纸面:"硝石与硫磺水混合,水面即现沸腾假象,实则水温未达淬火所需,匠人误判时机,吸入毒气而亡。"

楚红药抓起案头的银匙,舀起瓷碗中冷透的茶水。茶汤表面凝结的油膜泛起涟漪,恍惚间竟化作军器局那片泛着青白色的淬火池。周铁心尸体被打捞时扭曲的面容、手中攥着的异常铁胚,还有池底未融化的硫磺结晶,在她脑海中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原来如此。"她喃喃自语,银匙重重磕在碗沿,"凶手用硝石伪造沸腾,诱使周大人相信池水已达淬火温度。"

作为"冰淬法"的发明者,周铁心对淬火工艺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他独创的"观色辨温"法,仅凭池水沸腾程度与气泡形态便能精准判断火候。而这恰恰成了致命弱点——当水面翻涌着虚假的泡沫,谁又能想到水温根本不足以淬炼精铁?楚红药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迅速记下:"硝石与硫磺水反应产生的气泡,比正常沸腾更密集细碎,且无蒸汽升腾。"

更夫送来的加急密报打断了她的思绪。展开油纸,上面赫然画着淬火池的草图,标注着检测数据:"池水表层温度37c,底层仅12c,气泡含硫化氢成分。"楚红药猛地起身,烛台被碰倒,火苗舔舐着桌角的密档。她顾不上扑灭,抓起卷宗冲出档案室——那些被精心伪造的"沸腾"假象,不仅要了周铁心的命,更试图将"冰淬法"的失败归咎于技术缺陷。

与此同时,军器局残存的火场里,仵作正举着灯笼仔细查看。"大人,找到了!"一名衙役捧着焦黑的铁料残块跑来。楚红药接过,借着火光辨认上面的刻痕——在扭曲的纹路间,"隆庆二年"四个小字若隐若现。她的手指微微颤抖,突然想起《大明会典》中的记载:隆庆二年,是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前,朝廷最后一年以实物缴纳铁课。

"这些铁料有问题。"楚红药转身对随行侍卫道,"立刻查访隆庆二年的铁课记录,重点关注未入库的异常批次。"她摩挲着铁料残块,冰凉的触感让她不寒而栗。隆庆年间的旧铁,为何会出现在周铁心的"冰淬法"试验中?而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明朝军备制度开始松动的转折点。

回到临时设立的案牍室,楚红药将所有线索铺陈开来。硝石的"伪沸腾"杀人手法、周铁心对淬火工艺的执着、隆庆二年的神秘铁料,还有反复出现的"卅七"标记,如同散落的拼图逐渐成型。她翻开东厂早年关于军火走私的卷宗,目光停留在一条不起眼的记载上:"万历初年,晋商王氏家族曾以旧铁充新,流入军器局。"

窗外的风雪愈发猛烈,楚红药却浑然不觉。她蘸饱笔墨,在纸上写下推论:有人利用隆庆年间积压的劣质铁料,混入周铁心的试验品;再用硝石与硫磺制造"伪沸腾",既杀死掌握核心技术的周铁心,又能借此否定"冰淬法"的可行性。而这一切,或许都与那个神秘的"阴阳炉",还有持续多年的军械走私网络息息相关。

当最后一盏烛火熄灭,楚红药望着窗外呼啸的风雪。硝石不再只是寻常的炼丹原料,它化作杀人的凶器,成为掩盖阴谋的帮凶。在这场精心策划的死亡棋局中,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而真相,如同淬火池底的硫磺结晶,在黑暗中等待被彻底揭开。

第三章:政治暗流

1. 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