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旧世界政府在核冬天来临前,试图通过改造火山地幔结构来调节全球气候的疯狂尝试。
“不可能...”林深喃喃自语,全息影像的蓝光在他瞳孔中碎裂成无数光点。根据史料记载,富士山冷却计划在启动后第七天便宣告失败,随之而来的超级火山爆发直接将北半球推入永夜。可眼前的证据却暗示着,这个所谓的“失败计划”,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
他调出石碑铭文的翻译数据,拉丁文“此地长眠者,声名熵中熄”在全息屏上闪烁。熵——这个热力学概念在此刻有了更阴森的注解。难道整个计划的真实目的,根本不是对抗核冬天,而是试图通过某种未知手段,逆转宇宙熵增的必然结局?
火山突然剧烈震颤,林深踉跄着扶住石碑。裂缝中渗出的银色流体在地面蜿蜒,竟自发组成微型的散热矩阵。他的战术目镜警报大作,检测到空气中的量子纠缠信号强度正在指数级攀升。黑暗中,机械蝙蝠的振翅声再次响起,这次数量明显更多,暗红色复眼在火山灰中若隐若现,如同来自地狱的磷火。
林深握紧了腰间的量子震荡手雷,却在摸到口袋里的基因检测报告时顿住。吸血蝙蝠的基因片段、量子纠缠频率、神秘的散热矩阵...这些看似孤立的线索,此刻在他脑海中编织成一张巨大的阴谋网络。而他,或许已经不知不觉踏入了某个跨越百年的致命棋局中心。熵核疑云
火山灰如黑色雪片簌簌落下,林深的防化面罩上凝结着细密的辐射结晶。二十年前那场灾难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不断闪回:卫星云图上遮天蔽日的核尘暴,赤道地区零下三十度的极寒,还有最后时刻新闻播报里,富士山喷发时冲天而起的蘑菇云。当时官方宣称的"冷却计划失败",此刻却在石碑与装甲车的诡异关联中显露出截然不同的真相。
金属摩擦声由远及近,像是无数指甲在刮擦钢板。林深的战术目镜自动切换成热成像模式,画面中却只有扭曲的雪花噪点——那些黑影完美规避了红外探测。当第一只机械蝙蝠从熔岩裂缝中振翅而出时,林深终于看清了它翅膀上流动的鳞片状涂层,暗红传感器在黑暗中闪烁,与死亡之海装甲车渗出的黏液如出一辙。
"散开!建立防御阵型!"林深对着通讯器嘶吼,却只听见电流杂音。电磁干扰器正在疯狂运转,防护罩外的机械蝙蝠群已组成螺旋攻击阵型,翅膀扇动时带起的音爆震得火山岩簌簌掉落。他扣动扳机,脉冲子弹打在鳞片上溅起蓝紫色火花,反而激怒了这些机械生物,它们的复眼突然爆发出刺目红光。
千钧一发之际,林深摸到背包侧袋的量子共振器。这个从旧世界废墟中捡来的古董仪器,此刻成了他唯一的希望。他颤抖着双手调节频率旋钮,将数值锁定在石碑量子纠缠的特征频段。^j+y*b/d+s+j\.!c-o′m-奇迹发生了——机械蝙蝠群的攻击动作突然凝滞,悬停在空中发出高频鸣叫,声波在火山岩壁间来回激荡,竟组成了某种类似摩尔斯电码的节奏。
林深趁机靠近最近的一只机械蝙蝠,它腹部的微型芯片在幽光中若隐若现。当他用激光刀小心剥离防护壳时,芯片表面浮现出淡蓝色的全息投影:画面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操作巨型量子对撞机,背景墙上的电子屏跳动着与石碑相同的散热矩阵公式。更令人震惊的是,实验台上摆放着装有吸血蝙蝠基因链的培养皿,玻璃罐上贴着醒目的红色标签:"熵核计划核心样本"。
"这不可能..."林深的声音被突然响起的爆炸声淹没。远处的火山口喷出炽热的岩浆,照亮了岩壁上隐藏的壁画——那些用磷光涂料绘制的画面,描绘着人类将吸血蝙蝠基因与量子技术融合的全过程。最后一幅壁画中,无数机械蝙蝠组成的军团飞向天空,下方是燃烧的城市和破碎的地球。
机械蝙蝠群突然集体转向,朝着火山内部的某个方向飞去。林深犹豫片刻,还是决定跟上。穿过布满辐射苔藓的隧道,他来到一个巨大的地下实验室。穹顶垂落的冰晶装置散发着幽蓝光芒,与富士山石碑上的量子结构如出一辙。中央控制台的全息投影正在循环播放同一段影像:一位戴着银色面具的科学家举起装有黑色黏液的试管,背景音是经过变声处理的电子音:"当熵增不可逆转,唯有重启才能获得新生。"
林深在操作台下方发现了尘封的实验日志,泛黄的纸页上布满辐射灼烧的痕迹。最新的记录停在末日战争爆发前三天,潦草的字迹写着:"第73号实验体成功激活,但熵核装置出现异常共振...必须启动应急预案,将所有数据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