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345

大明锦衣卫345

光谱分析仪。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扫描结果显示这些刻痕距今至少有八百年历史。八百年前的泰州学派,怎么可能掌握超越时代的质能转换理论?他突然想起古籍中记载的“汞为天地之精,运转则生万象”,难道这些液态金属不仅是建筑材料,更是某种能量载体?

就在这时,苏蔓的惊呼声打破了死寂。她的头灯照亮了残骸深处的一个穹顶结构,无数汞珠悬浮在空中,组成流动的星图。林砚的心跳几乎停滞——那星图的排列方式,与1974年人类向m13星团发送的阿雷西博信息如出一辙。

“这是某种回应?”苏蔓的声音带着哭腔。她的终端突然自动启动,屏幕上跳出一串乱码,经过量子计算机三秒破译,竟显示出“同类寻踪”四个字。林砚还没来得及思考,穹顶的汞珠突然加速旋转,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两人拽向中心,他们的防护服在汞雾中发出刺啦的电流声。

在失去意识前的瞬间,林砚看到自己的视网膜上投射出奇怪的画面:古代泰州学派的学者们穿着类似宇航服的装置,在液态汞海中建造这座建筑;而在更遥远的时空,一个与他容貌相似的人正在破译相同的符号。当他试图抓住这些画面时,所有景象突然化作数据流,涌入他随身携带的水下摄像机。

再次醒来时,他们已经躺在科考船的医务室。苏蔓昏迷不醒,而林砚的防护服口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块刻着“汞枢”二字的金属牌。他打开摄像机,却发现所有录像文件都已损坏,唯有最后十秒的画面残留着诡异的绿码:“警告,第七文明的遗产即将苏醒,当汞星与地球共振,所有的认知都将被改写。”

林砚攥着金属牌冲向实验室,却发现整个科考队的电子设备都在疯狂报错。窗外,对马海峡的海面泛起诡异的银光,无数汞珠从海底升起,在天空中拼凑出泰州学派的图腾。`l~u¢o′q¨z,w_..c+o/m~而在千里之外的泰州学派旧址,深埋地下的古老密室突然传来轰鸣,尘封百年的青铜汞泵开始自行运转。

第二章 秘符溯源

咸涩的海风裹挟着消毒水气味渗入鼻腔,林砚摘下防压头盔,发梢还在滴落冰冷的海水。他盯着实验台上那片从海底残骸带回的金属残片,刻痕里残留的液态汞正泛着诡异的银光,像极了深海中那对凝视他们的汞制瞳孔。

“开始解析。”他将残片平放在量子扫描仪上,蓝光扫过的瞬间,实验室的白炽灯突然明灭不定。ai系统的机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数据库无匹配项。”林砚的指节捏得发白,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似乎早在情理之中——如果泰州学派的古老智慧能被现代科技轻易解读,那才是真正的荒谬。

古籍堆成的书山在墙角投下阴影,林砚翻开泛黄的《王心斋全集》,油墨早已晕染成灰黑色。“宇宙在吾心”的批注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记载着泰州学派独特的认知体系。他的手指突然顿住——那些看似随意的刻痕,会不会是某种基于日常生活的密码?就像学派主张的“百姓日用即道”,或许答案就藏在最平凡的事物中。

子夜时分,实验室的挂钟发出齿轮咬合的咔嗒声。苏蔓抱着一摞古籍撞开虚掩的门,发丝凌乱地贴在汗湿的额角:“教授!我在江户时代的《长崎商舶录》里发现记载!”她将平板电脑重重拍在桌上,泛黄的电子插图在冷光下徐徐展开。画面中,一艘中式福船正在波涛中沉没,货舱里堆满刻满纹路的青铜汞器,而机械装置的齿轮结构,竟与海底残骸如出一辙。

“1573年,中国儒商沈云舟途径对马海峡遭遇风暴。”苏蔓快速滑动屏幕,“记载中说他的货物‘以汞为骨,刻星图于表,运转时可通阴阳’。但奇怪的是,所有关于沈云舟的记录都在沉船后戛然而止,就像......”她突然噤声,因为林砚的瞳孔正在剧烈收缩。

平板电脑上的插图角落,一个不起眼的船员侧身而立,腰间玉佩的纹样与海底残骸上的符号完全一致。而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船员的面容竟与林砚有七分相似。

警报器的尖啸撕裂空气时,林砚正盯着玉佩纹样出神。实验室的钢化玻璃轰然炸裂,碎玻璃混着黑色风衣的衣角扑面而来。五个黑衣蒙面人呈扇形散开,为首的男人摘下兜帽,鹰隼般的目光径直落在电脑屏幕上跳动的“e=11mc2”公式上。

“把残骸数据交出来。”男人的声音像淬了冰,日语中夹杂着浓重的吴地方言尾音,“这不属于你们该触碰的领域。”他腰间的武士刀突然发出嗡鸣,刀柄处的汞质纹路与海底符号同步闪烁,仿佛某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