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365

大明锦衣卫365

手中的烟斗"啪嗒"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水衡监......"老人声音沙哑,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五十年前,我爷爷临终前说过,千万不要靠近闸口那段河道。"

原来,李长顺的家族世代守护着一个秘密。清末民初,当地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时,工人们在闸底发现了一艘保存完好的明代战船,船上堆满了刻着神秘符号的青铜器物。就在准备打捞时,河道突然掀起巨浪,数十名工人葬身河底。侥幸逃生的人说,他们看到战船周围游动着巨大的青铜鱼,鳞片泛着幽光。

从那以后,这段河道就成了禁地。李家祖辈立下规矩,世代守护这个秘密,防止有人贸然打捞,惊动水下的"守护者"。

顾淮听得脊背发凉,但作为科学家,他更相信科学解释。_a~i_h·a?o\x/i¢a~o`s_h^u,o!..c-o\m/他决定组织一支专业潜水队,下潜探查。苏璃主动请缨,作为文物专家参与。

潜水装备准备就绪,顾淮和苏璃穿上专业设备,缓缓潜入水中。水下异常安静,只有呼吸器的气泡声。随着深度增加,寒意刺骨,顾淮看了眼深度计——28米,接近声呐探测到的位置。

突然,一束冷光从前方掠过。顾淮心头一紧,示意苏璃停下。借着潜水灯的光线,他们看到了毕生难忘的一幕:一艘巨大的明代战船静静躺在河底,船身布满青苔,但依然完好无损。船头雕刻着狰狞的龙头,船舷两侧各有三条青铜巨鱼,鳞片栩栩如生,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更令人震惊的是,战船甲板上整齐排列着数百个青铜容器,每个容器上都刻着复杂的铭文。苏璃凑近查看,突然抓住顾淮的胳膊,在水中急促地比划着。顾淮定睛一看,那些铭文记载的,竟是关于古代水利工程的绝密资料!

就在这时,周围的水流突然变得湍急。青铜巨鱼的眼睛闪烁起红光,原本静止的鱼身开始缓缓游动。顾淮意识到情况不妙,拉着苏璃转身向上游去。但已经来不及了,一股强大的吸力从背后传来,将两人向战船方向拽去。

千钧一发之际,水面突然传来"突突"的马达声。李长顺驾驶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上方,抛下两根绳索。顾淮和苏璃拼命抓住绳索,在青铜巨鱼即将追上的瞬间,被拉上了船。

回到岸上,李长顺面色凝重:"我爷爷说过,这些青铜鱼是明代工匠用秘法铸造的"水牢守卫",守护着战船里的"天机"。一旦有人靠近,就会触发机关。"

顾淮陷入沉思。作为水利专家,他深知古代水利工程蕴含着惊人的智慧,许多技术甚至超越了现代认知。这艘明代战船里的资料,或许记载着解开运河千年之谜的关键。但水下的青铜守卫,显然不会轻易让人染指这些秘密。

苏璃提议联系考古、水利等多领域专家组成联合调查组,制定科学的发掘方案。顾淮表示赞同,但他心里明白,这将是一场与未知力量的博弈。古老的运河下,究竟还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们,又能否在科学探索与古老禁忌之间找到平衡?

夜幕降临,运河恢复了平静。顾淮站在岸边,望着漆黑的水面,手中的腰牌隐隐发烫。他知道,这或许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也最有意义的一次探索。而真相,也许就藏在那艘沉睡了数百年的战船里,等待着被世人揭开。

远处,李长顺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老人望着河道,喃喃自语:"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第二章:青铜迷踪

深秋的京杭运河水面浮着碎冰,顾淮将防寒潜水服拉链拉到脖颈,金属扣碰撞声在码头上格外刺耳。苏璃抱着一摞古籍匆匆赶来,发梢还沾着晨露:"明代《漕运志》记载,万历年间曾有西洋技师参与河道疏浚,但..."她突然噤声,视线被岸上的青铜残片吸引——那是前日打捞上来的水车部件,此刻正与古籍插图严丝合缝。

潜水队的声呐探测仪突然爆发出尖锐警报。顾淮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纹,二十米深处的异常阴影已具象成巨大的齿轮结构。"准备下潜。"他握紧特制探照灯,冷光在水面切割出惨白的光路。

水下的寒意瞬间浸透防护服。顾淮数着深度计的数字,当指针停在18米时,黑暗中浮现出蛛网般的铜锈纹路。探照灯扫过的刹那,所有人的呼吸器同时发出粗重的喘息——直径二十米的青铜水车横亘河底,八片巨型轮叶上布满海藻,却在水流冲击下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看齿轮咬合处!"苏璃的手势在水中划出急促弧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