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上次我看到村口的鱼塘是谁家的?”李建设想晚上吃鱼,也想让乡亲们见识他的钓鱼本事。/咸¨鱼/看?书\ ^已/发!布+蕞′芯.章?劫.
“以前是地主家的,现在归村集体所有。
姐夫要是想钓鱼,我待会帮你拿鱼竿。”
秦光友年纪虽轻,却懂得迎合他人喜好。
“行,拿两根鱼竿来。”他正说着,忽然听到有人喊他,原来是邻居过来打招呼。
路边是金黄色的麦田,村民们将割好的麦子捆成束,用木棒挑回家。
这场景令他沉醉,乡村的生活令人向往。
“哥,那边和那边的地都是我家的。
听妈妈说,这些地以前都是地主的。”秦淮茹回忆起去年自己也在田间劳作,如今成为工人,感觉很满足。
“嗯!咱们村有谷堆吗?”
李建设从农业大楼出来后,想起两首适合的歌曲。
一首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歌词优美如散文,至今仍在乡村小学流行。
另一首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背景深厚,造福后代。
这两首歌他都想献给农业部,趁着下乡的机会,把创作灵感都整理出来。
“有啊,我家旁的竹林里就有个谷堆,每次做饭就去扯一把,用谷草 ** 很方便。
麦秆也不错,只是怕雨,得放在柴房里。”
秦淮茹说起村里的事情头头是道。
“嗯,等下再给我详细讲讲农村的事。”
李建设两辈子都生活在城市,对乡村生活缺乏经验,但这并不是问题,因为他有妻子秦淮茹在身边。
“行啊!”秦淮茹听出丈夫并不排斥农村生活,心里很是欢喜。
不一会儿,他们到了老秦家,看热闹的人逐渐散开,秦家几位妇女己前往厨房准备饭菜。
李建设在院子里休息,今日天气炎热,钓鱼要等到傍晚再去了。
“二叔,家里的农活还剩多少?”
他注意到老秦家的主要劳动力是老丈人的二哥,这位二叔命苦,什么都会一点,偏偏学会了耕地,这一辈子怕是要和土地打不开了。
赶牛耕地辛苦,扶犁的人更累,牛走到哪里,人就得跟到哪里。
而且这活计不赚钱,还要掌握技巧,得把牛控制得恰到好处。
“不多了,麦子很快就能收完,之后晒一晒就行。”
二叔肤色黝黑,是常年日晒的结果,不过现在脸上满是笑意。
“这样最好。
明天我想带我妈进城照顾淮茹,光友也想转学到城里读书。
到时候,家里的事情怎么安排才合适?能忙得过来吗?”
他本来想再观察一阵,但既然来了,索性就把岳母接走,这样一来,京茹中午也能吃到热饭。^k_a!n¨s\h?u\z¢h¨u-s/h.o,u~.*c′o^m?
淮茹下班回来就首接吃饭,大着肚子,干活确实不便。
“能忙得过来,村里亲戚多,互相帮忙。”
二叔知道李建设没什么本事,在城里不容易找到工作,但好歹还有儿子,希望女婿将来能帮忙,拉一把。
“太好了。”
李建设又聊了一会儿,忽然喊道:“京茹!”
“姐夫,我来啦!”
小京茹听到呼唤立刻跑过来。
李建设一把将她抱起,“你多久没回家了?今天跟我去看看,待会回来吃饭。”
“好啊好啊!”
小京茹拍着手,她确实很久没回家了。
“姐夫,我也要去。”
“姐夫,还有我。”
小京茹的两个哥哥也赶紧跟上。
三叔也想去,被李建设劝住了,他只是想去转一圈罢了。
距离不远,这边就能看到房子,走上一段小路就到了。
"京茹,你家的鸡养在哪里?"
李建设心想,都过去半年了,鸡应该长肥了吧?
"放养的,白天就放出来。"
小京茹也不是很清楚,但有两位哥哥在,立刻带姐夫找到了家里的鸡。
"不错,养得很好。"
李建设瞧见一群跑山鸡,安心了。
他虽不缺肉,但特别爱吃鸡肉。
……
秦家厨房里,秦淮茹正蹲在灶前添柴,锅里正炖着一锅鸡汤,快熟了。
"妈,明天下午您就跟我们一起进城吧。
隔壁那屋建设己经租下,收拾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