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藏着掖着,对于一些基础的搭建技巧,比如如何选择竹竿的粗细、如何固定棚架使其更稳固、如何铺设稻草更保暖等,她都耐心地进行了解释和示范。
“各位叔伯婶子,这暖棚的骨架一定要扎实,不然冬天风大雪大,容易被压塌。铺草的时候,要一层压一层,铺得厚实一些,边角也要用泥巴封好,这样才不透风,里面才能暖和。”
“向阳的那一面,最好用透光好一些的材料,比如油纸或者干净的旧窗户纸,这样白日里阳光能照进来,菜苗才能长得好。晚上呢,最好再加盖一层草帘子保温。”
她尽量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些原理,但饶是如此,对于这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来说,还是有些云里雾里。他们更多的是死记硬背林晓晓的每一个动作和步骤。
林大山在女儿的指挥下,干得满头大汗,却也乐在其中。他看着女儿条理清晰地指挥着众人,看着那些原本普通的竹竿稻草在女儿手中仿佛被赋予了魔力,即将变成能长出金贵青菜的“宝棚”,心中充满了自豪。
而那些“偷师”的村民们,虽然学得磕磕绊绊,闹出不少笑话,但也确实学到了一些皮毛。有些人手脚麻利,悟性又高,在林晓晓的指点下,还真就依葫芦画瓢地在自家地里也搭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暖棚雏形。
当然,也有那笨手笨脚,或者心思不正,只想着占便宜的。比如大房的林大河,他也扛着几根朽木过来凑热闹,说是帮忙,结果净添乱,不是把刚打好的桩子给弄歪了,就是踩坏了林晓晓刚平整好的苗床,气得林大山直瞪眼,林晓晓也只能无奈地把他“请”到一边凉快去。
就这样,在一种既忙碌又带着几分滑稽的氛围中,林家屋后的菜地里,一个个新的暖棚拔地而起。而杏花村的村民们,也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暖棚建设运动”中,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种田”的魅力和希望。
林晓晓看着那些虽然简陋但承载着希望的暖棚,心中也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几个棚子,更是杏花村走向富裕的星星之火。
只是,当夜深人静,她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时,偶尔还是会想起那个在山林中如惊鸿一瞥的冷峻身影,以及他那别扭的“投喂”方式。
这个沈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现在又在哪里,在做些什么呢?
一丝淡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牵挂,悄然在她心底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