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帝是个傀儡,这似乎已是共识。!咸¨鱼+墈!书? +首~发^但是,这个傀儡却不是一开始就注定的,至少在巨鹿大战之前,他的所作所为远不是一个傀儡能够表现出来的。项梁战死后趁机收取兵权,反秦低潮期重新调整战略部署,依附楚元老集团压制项氏,义帝的种种作为告诉我们,即便他并不十分高明,但也绝不是一个平庸的人。
更何况,他还绝不甘于平庸。
在项羽夺取军权之后,义帝对抗项氏的硬性资本几乎消失殆尽,也许这个时候称之为傀儡并不过分了。但这个傀儡却依然没有傀儡应有的样子,在项羽火焚咸阳以后请示关中事宜时,那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仿佛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如约”,不但让项羽气得跳脚,也足够令我们吃惊了。可以想象,面无表情地说出这两个字时,义帝的心里是如何的冰冷和不甘,或许还带有一丝蔑视和报复的快感,尽管不久的将来他将以灾难性的后果为这次行为买单。但一个有名无实的帝王,实在当得乏味。
对项羽而言,这样一个并不简单,又不甘心受制于人的挂名主子,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麻烦。/精*武^小-说^王? !追\醉\薪~彰\踕`而对待这种麻烦的时候,他的对策,往往是手起刀落、一干二净。可以说,义帝的悲剧已经注定,只是早晚的问题。
但是这个时候杀掉义帝,是否恰当?
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地夸大了义帝被杀对诸侯的影响。事实上,义帝对诸侯的号召力并不是非常大,首先,击杀他的就是九江、衡山、临江王,而因为他的死倒向刘邦的不少诸侯,后来在楚强汉弱时也没有坚持所谓“公义”,还是选择了背汉亡楚。
当时天下已经纷争四起,已决定出师的项羽杀掉义帝,从某种角度上讲,其目的无非是清除一个隐患和未来的麻烦。如果要说他这样做导致的最大“恶果”,那莫过于送给了刘邦一个再好不过的借口。因为无论什么时候,这种“弑主”的行为,都是对手最可遇而不可求的,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刘邦确实相当喜欢这个借口。
义帝之死无疑是个导火线,楚汉之争终于拉开了序幕。¨嗖`嗖·小\税_罔? !冕!费*跃?黩¨而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由于克星韩信的出现,注定要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点 评
在杀义帝这件事上,项羽是相当矛盾的:一方面,不甘做傀儡的楚怀王让项羽觉得很不舒服,这违背了他原来立楚怀王的初衷;另一方面,杀了义帝势必给天下人一个讨伐自己的借口,事实证明也的确是这样,何去何从,西楚霸王还是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
悲壮乌江岸,英雄末路时
正当西楚霸王傲视群雄、不可一世的时候,被项羽逼处巴蜀汉中一隅的刘邦,采纳萧何的策略,在汉中招揽人才,积极治理巴蜀作根据地。如果说项羽是一只骄傲的老虎,那么刘邦绝对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他一直不动声色地积蓄着力量,只等着找到项羽的弱点,然后伺机而动。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了,因为项羽杀了义帝,在道义上已经先输了一筹;紧接着项羽又陷入了齐国战争的泥潭,给刘邦提供了可乘之机。
公元前206年五月,齐国叛乱,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月内占领全部关中。接着向东挺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楚汉战争正式爆发了。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苦战了将近八年,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与此同时,派韩信北上收拾赵魏齐等地,开辟第二战场;与其他诸侯联合,拉拢彭越、英布等人,孤立项羽,终于逐渐占据优势。
项羽在已无盟友的情况下,无奈提出和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今河南贾鲁河)为界,河东属于楚,河西属于汉。但刘邦听从属下建议,于公元前203年年底,汇合诸将,合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粮食吃光,援兵断绝。在寒冬的一个夜晚,项羽被围在一个山头,看到战场上旌旗遍野,鼓角齐鸣。项羽在四面楚歌中知道军心涣散,大势已去,只好与爱妾虞姬话别,连夜夺路突围。
尽管被刘邦的几十万大军团团围困,然而项羽还是率领他的子弟兵杀出了重围。当然,项羽军队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八百骑兵,只剩下了二十八骑。
残阳如血,硝烟散尽,这场楚汉之争已经接近尾声。
当浑身浴血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