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一个亭长,比村长也大不了多少,但大小也是个干部。~白-马^书^院* ·已_发,布·醉-薪¢漳*踕^亭里面,除了亭长刘邦外,还有数十名下属,但他们都是役夫,属平民身份,没有正规编制。只有刘邦属“吏”职,算是个“干部”了吧!一向喜欢夸张的他,自然要设法好好表现一番了。
上任之后,他就给自己制作了一顶“冠”。
“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当时“士人”以上才能戴冠,平民只能以“巾”束发,所以有“冠”的人,便代表他有身份、有地位。这顶“亭长冠”,使刘邦俨如高官般威仪,不认识的人,很难看出他的身份只是一名亭长而已。
刘邦最大的爱好,就是交朋友。但他交友的方式,不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而是勾肩搭背、嬉笑怒骂式的“小人之交”。?x,w!q¢x^s,.!c,o`m\所以,对方的身份也大多不高,大都是贩夫走卒之辈,大家义气相投,常在一起吃吃喝喝。
如今刘邦当上亭长,黑白两道的兄弟多了,更需要交际应酬,因此他常呼朋引友地到沛城的酒楼去喝酒。他工资不高,偏偏个性慷慨,因此常常需要赊账。不过,酒铺主人却非常欢迎他,即使酒钱永远欠着也无所谓。
这是什么缘故呢?据《史记》上记载,刘邦酒量不大,酒品也不错,很容易醉,醉了便睡在酒铺里。两位老板常在此时看到他身上附有龙的影子,深奇之,因而给予优待。这只不过是后人制造的神话,不足为信。
真实的原因是,由于刘邦号召力强,他每次请客都到一个酒店。于是喜欢到这酒铺的人愈来愈多,给酒店带来这么多的生意,消费额提高不少,酒楼老板自然要哈哈大笑了,难怪主人特别欢迎他了。在这里,刘邦充当了一个酒水促销员的角色。
其实刘邦也是很慷慨的,酒钱签账时,小费常给好几倍,虚账一大堆。酒店老板由他身上得到不少好处,总觉得良心过不去,到了年底便自动毁掉账单以讨好刘邦,希望刘邦继续捧场。?k!e~k`a+n/s\h?u~.·c¢o`m?当然有身为亭长的刘邦在,一般黑道分子也不敢到此闹事。
据说刘邦年轻时代便有大志。史书上记载,刘邦当上亭长后,经常因公干到咸阳,总趁机多留两天,到处闲晃,感受一下大政治环境下的气氛,也增广自己的见识。有一次,正好碰到秦始皇从咸阳出发的巡幸队伍,真是雄伟壮观,数万人为一人造势,让刘邦感动万分,垂涎三尺,不禁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此也!”或许是这次的机缘,加上这几年当“官”的经验,让刘邦开始有了窥伺天下的野心。
天上掉下个吕妹妹
这一年,沛县来了一个姓吕的,人称吕公,据说是个名门望族。吕公为人仗义疏财,地方影响力颇大,因此得罪了当地的豪族恶势力,不得不举家迁居于沛县。
由于吕公和沛县县令是故交,县令特别帮吕公办了一场接风宴席,让吕公能和沛县父老及大小官吏有个较正式见面的机会。想不到报名参加的人很多,宴席的座位不够,僧多粥小,让县令非常头痛,只好请一向能干的“办公室主任”萧何主其事。为了避免拥挤,萧何把座位分成数等份,其中有雅间,也有大餐厅,并宣布贺金千钱以上为贵宾,可进入雅间直接会见吕公,其余者在大餐厅及前庭等待吕公出来和大家打招呼。
有这样的好事儿,刘邦当然也要去凑个热闹。亭长官不大,收入也不多,一般都只坐在外面。但刘邦不管这些,他一向爱吹牛胡闹,虽然身上没带一毛钱,却大大方方直入雅间,大声喊道:“贺金万钱!”
负责接待的人大感为难,正不知如何处理。吕公听到有人如此大手笔,大为惊讶,也将视线移向刘邦,却不禁为这位浪荡美男子的长相大吃一惊,立刻站起来,亲自到门口迎接刘邦。原来吕公颇通相术——尤其面相更是当时识人的准则,乍见仪表非凡的刘邦,竟当场为他的奇相和气势所吸引。
萧何深知刘邦底细,眼见这个玩笑开大了,只得出面替他解围。他不好意思地向吕公表示:“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