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大秦王朝终结者 > 第48章完结

第48章完结

闲话少说,且说兵败后,刘邦带领部队退到荣阳、成皋一带,即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县附近,准备集结力量重整旗鼓,为即将来临的更大规模的会战招兵买马。_3?叭/看`书~徃¨ +耕-鑫¢蕞¢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吃回败仗再正常不过了,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损失些士卒是必要的,可以随时补充新鲜血液嘛!事实正是这样,在秦汉交接之际,天下先入兵荒马乱之中,正常生产作业无法进行,没活干没饭吃的男人有的是,随便扯起一杆大旗,就能吸引万千莽夫的响应。最郁闷的莫过于丢了老爹,刘邦心里这个窝囊啊,真是超出话语所能表达的范围。

这时候,萧何从关中调来一支人马,大将军韩信也带着军队来见汉王,汉军才又振作起来,特别是韩信的到来,极大增强了汉军的信心,他们知道刘邦带兵打仗远远比不过韩信,刘邦大军之所以大败是因为缺了韩信在身边。萧何负责刘邦大军的物资供应,韩信负责指挥前线战斗,这下军心大稳。

韩信来是来了,来了就得上战场,但不是直接发起对项羽的战斗,而是攻击最容易得手的地方。刘邦派韩信带领兵马,向北边收服魏国、燕国和赵国,同时自己带兵守住荥阳,用少数兵力拖住项羽的军队,命令驻扎荥阳的部队只守不战。\w!z~s+b,o.o*k*.^c¢o_m/这是典型的以守为攻,刘邦极具进取的心态,令他于深谋远虑之下将此运用得游刃有余。

点 评

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所建立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汉人也是从汉朝开始成为中国人的正式名称。因为刘邦出身低微,一方面他的成功令人倾羡不已,另一方面他也遭到了当世及后世人的非议。客观地说,刘邦在军事方面比不上韩信,在管理财政方面比不上萧何,在谋略方面比不上张良,可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知人善用。

在楚霸王刀下死里逃生

刘邦为了赢得休整的时间,提出楚军和汉军暂时罢战,以鸿沟作为楚河汉界的和谈协议。

再说楚军那边,项羽帐下人才济济,首席谋士范增就是其中之一,后者劝项羽把荥阳迅速攻下来,说越拖延越容易生发变数。荥阳明显已经成为汉军的大本营,刘邦正把该大本营作为决战的本钱,说它是楚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决不为过,此时不除更待何时?

范增确实了得,他不逊色于刘邦手下的任何谋士,但这个人有个毛病,即不善于诱导和规劝,只是急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不太在意以何种方式表达、以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表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沟通能力差。!鸿*特¢小+税*网* *嶵\鑫?蟑′节_哽?芯\筷,也难怪,此时的范增已经70多岁了,作为楚军最重要的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还有个称号是骨鲠之臣,他在项羽面前总是以长者的形象出现,这使其计谋和建议无形中贬了值。

项羽的刚愎自用,在历史上是出名的,他当然想打下荥阳,但意志不是那么坚定,虽然进攻荥阳的计划正在商议,他心底里仍有些犹豫。

刘邦听说项羽要攻打过来,感觉十分着急。大将军韩信征战在外,自己率领这点人马撑不了几天,顿时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刘邦运气好,不佩服不行,否则就不会有他的大汉江山,当然这是后话。这次替他解围的是陈平,陈平现在是刘邦帐下的谋士,投靠刘邦之前辅佐过项羽,因为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他没有和原来主子闹僵,于是两头都能吃得开,他献上了一条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项羽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陈平对这点再清楚不过,所以他精心设计了反间计,使项羽对范增怀疑起来。范增十分气愤,他顿时来了脾气,干脆对项羽说:“天下的大事已经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年老体衰,该回老家了。”范增离开荥阳,一路上又气又伤心,就害了病,没有回到老家彭城,因脊梁长了毒疮死去。

楚营里没谁能取代范增的作用,项羽连范增的主意都不听,还会听谁的主意呢?此时的楚军看似强大,在上层建筑其实已经处于劣势;虽然打仗免不了动刀子动枪,但决定胜负的往往是智力和权谋。范增走了,楚营少了个智囊,使原本就不活跃的脑力震荡彻底变沉寂了。

汉军压力大大减轻。刘邦心里打着如意算盘,他知道世人把楚霸王捧得太高了。刘邦可谓老谋深算,在他面前意气用事的楚霸王仍然乳臭未干。他看到项羽急于荡平田荣、陈余、彭越的叛乱,不顾范增乘胜追击的积极建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