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细说大汉大全集 > 第12章完结

第12章完结

争功图 汉

此图描绘汉初天下始定,各位将领争功的场面,最后叔孙通奏议立礼仪规范,使高祖体会到做皇帝的高贵。.白*马`书,院? +庚?薪*嶵~全*

刘邦大封功臣,还与功臣剖符作誓说:“使黄河为带之长,使泰山为石之固,封国永存,恩及子孙。”又将誓词写成丹书,藏于秘府,作为诚信;还与功臣们一起杀白马歃血为盟,盟誓说:“非刘氏不得为王,若为王,天下共击之;非功臣不得封侯。”还将功臣列侯排定位次,将誓词、剖符和位次表列于官府秘籍,收藏在宗庙里。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三月,刘邦临死之前,下诏书说:“我立为天子,掌管天下已经十二年了,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同平定天下,共同安抚稳定天下。有功的人,按功劳大小都已封王、拜侯、赐食邑。大功臣亲属子弟,有的封为列侯,皆令自己设置家吏,收取租赋,女子则为公主。有食邑的列侯也都赐与佩印,赏赐了较小一点的住宅。凡是跟随我进入汉中、还定三秦的士兵,皆代代不服徭役。可以说是不负天下的贤士大夫和功臣了吧。+小*税/宅/ _耕.辛`醉′全*”

刘邦称帝后,在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中一直追随其左右的文臣武将,作为开国元勋都得到分封、赐官、赏爵而身居要职。这些人大都出身卑微,如樊哙在参加义军前以杀狗为生,灌婴是一个小商贩,陈平、陆贾、夏侯婴等都是布衣,其他如萧何、曹参等也不过是秦朝的下层官吏,只有张良曾是韩国贵族,张苍曾任秦御史,叔孙通曾为秦待诏博士。“布衣卿相之局”就是历史上对西汉初年这种大量出身下层的人进入最高统治集团的称呼。

(12)汉承秦制

刘邦建汉后,首先致力于建立健全汉家制度。因汉初的制度大都是继承秦朝而来的,所以历史上有“汉承秦制”之说。其实,汉在继承秦制的同时,又根据西汉初年的需要有所变革。

在中央,汉初实行的也是“三公九卿”制度。在三公中,丞相仍是最高的行政首长,但汉仅设一名丞相,而秦是左、右两个丞相。汉丞相起初是萧何,其后是曹参,再后是王陵、陈平、审食其、周勃、灌婴、张苍等,均为开国之臣。~s,h!u·b`x!s`.?c.o-m?汉初丞相的权力相当大,既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又决策朝政方针,还可以荐任官吏、诛杀犯官,甚至谏止帝命。汉初设有丞相府,协助处理各种政务以缓解丞相政务繁忙、分身乏术的不利局面。

执掌军队的太尉,在汉初只是征伐时偶尔设立。就是在设立时,调兵权也不归太尉所有。太尉统掌军队征伐时,必须要有皇帝的符节。这说明,皇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将军权授予他人的。

汉初的御史大夫具有相当的权力,作为丞相的副手,他协助丞相处理朝政事务;作为掌监察的最高官员,他监察百官,举劾不法;同时还制诏转达、承办皇帝交付的军国大事,是皇帝的高级近侍。正因御史大夫职权如此之多,所以,他的属官也很多,主要有御史丞和御史中丞。其中御史中丞的俸禄虽然仅千石,但地位却很特殊,有“贰大夫”之称。因其负责皇宫内藏书的兰台,因而与皇帝更接近,不仅内掌图籍,还外掌弹劾百官。

刘邦称帝前,曾宣布废除秦代苛法繁仪。在法律上,入关时的“约法三章”当然是不可能适应汉政权建立以后的需要了。因此,萧何在秦法的基础上,编定汉法《九章律》,包括盗、贼、囚、捕、杂、具、户、兴、律。《九章律》保留了秦法中的一些酷刑。

3.白登之围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带兵攻击韩王信,大破其军,韩王信逃至匈奴,刘邦就率领大军准备进攻匈奴。

(1)冒顿单于的崛起

秦王朝的时候,蒙恬以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后,凭借山脉河流修筑城池要塞,修成著名的万里长城,又在北方屯驻庞大的部队以阻止匈奴南进。于是,匈奴稍稍北徙。

秦末天下大乱,秦政府将边防军队全部撤回,北门大开,匈奴骑兵重新回到长城脚下,并再次侵入河套地区。楚汉战争期间,中原政权无暇北顾,匈奴东灭东胡,西击月氏,南兼并楼烦、白羊王,建立起空前强盛的奴隶制政权。

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的长子,由于头曼喜爱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