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细说大汉大全集 > 第21章完结

第21章完结

《至德》:想要建立强盛国家、开辟土地、招抚远方之民的,必须得民心;想立功业、显荣华、留名誉的,必须从自身做起。!鸿*特¢小+税*网* *嶵\鑫?蟑′节_哽?芯\筷,众人都归附施道之人,人民都畏惧施暴行的人。归往则附于其侧,畏惧则逃离其地。所以,设刑立法,应不厌其轻;布德施恩,应不厌其重。这样,才能近者亲远者来。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当快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闾里无诉讼,亭落若无民,老幼不愁苦,远者不听,近者不议,邮亭无夜行的官吏,鸟不夜啼,犬不夜吠,老者屋堂休息,丁壮田野耕耘,臣诚子孝,然后兴赏罚,设庠序,这样,就区分了贤愚廉鄙,区别了上下长幼,强弱互相扶助,大小相怀以恩。晋厉、齐庄、楚灵、宋襄四君尚威力轻用师,结果外有邻国为敌,内有朝臣怨恨,宋襄公死于泓水之战,其他三君死于臣下之手。鲁庄公收十二之税,一年之中以三时役使民力,为与百姓争利不惜封闭山林泽川,结果,贤臣出逃,奸臣叛乱,受到宋、陈、卫的侵伐。\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总而言之,不应恃武力,无为才是治民的根本。

《怀虑》:目以视明,口以别味,耳以听聪,鼻以闻芳,手以持拿,足以行走,各有各的用处,不能兼有。若一物兼两用,则心思迷惑。执一统万物,虽寡必至众;如果心思散乱,情欲难收,即使身处高位也必然崩溃。安静祯祥,气定心平。战士不耕作,朝士不行商,想治理天下的君主应当闭绝利欲,这样才能大道彰著,罢退武事,德治才兴。治产业则教化不行,政令不从。苏秦、张仪位尊身显,佩六国相印,欲连横制纵,结果,功业不成,中道而废。原因在于对不同的国家说不同的话,对不同的人用了各异的态度,情欲放逸而内无坚计。管仲相齐,则专心一意,无境外之交,亦无奇斜之心,所以,威行海内,感化诸夏。圣人为政,都是执一政以绳百姓,持一以等万民,同一治而明一政的目的也就实现了。总而言之,君主应一心一意行仁政,多种政策和思虑是绝不能有的。

《本行》:政道治行以道德为上,以仁义为本。+s·o_u.k/a?n¢s/h~u¨.?c+o!m?所以,位尊无德遭罢黜,财多无义受刑罚。古来覆亡之君,并不因为军力衰弱、财物匮乏而不能自存自守,关键是因为身无道德之修养,天下没有行仁义的政治。所以,带璧玉,环佩服,藏珍宝,刻金雕镂,只能在小人面前夸耀,并不是厚己的方法。兴高台之宫室,建百仞之城池,只是疲惫百姓之力,扶弱存亡之道并非如此。因此,仁圣之君应当卑宫室而高道德,谨行仁义,不藏无用之器,不兴无事之功,目的是为了减少力役而减省百姓的贡献。总而言之,君主应以道德仁义为本,杜绝骄奢淫侈而施恩于民。

《明诫》:君主明于政事可以及远,臣下笃于信义可以致大。安危吉凶出于身,兴衰成败验于行。尧舜之时,日月依旧,而国家兴盛;桀纣之时,仍是那片星辰,国家却衰亡。天道并无改变,人道却改变了。世道衰亡,并非天道所为,而是起于国君的施政措施,政治败坏于下,则天象显示于上。腐朽的制度流传在民间,就会导致虫害流行。所以,灾异恶气之变生于腐败丑恶的政治。圣明贤智的君主依天道而随时改变。冬天多麋鹿,十月无霜雪,寒暑节气已经错失。众生灵都按节气生长繁殖,更何况人类呢?圣人为政,效法天道之明,因用地道之利,推演万物之变,用之以为政。施善政鸟兽都会与之同悦,行暴政臣民都会惊恐不已。圣君为政不得不明于天道诫告。

《思务》: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广思博听,进退循法,见闻众多,动作合度,选择谨严,见邪知正,观花知实,然后,才能统一大道持定操守。普通人就不是这样,会为一种利益而失去很多机会,为得到一种好处而招致很多灾祸。学者博通神灵之变化,知晓天地之开合,明了性命短长,所以,才能够手足不劳作,耳目不淆乱。圣人顺天理行事,因世道之便利而设定义理。所以,圣人为政不用同一道法都能达到天下大治。现在的君主则不然,施政不顺天理,不因时而变,却说世道不好、不能用道德治理。现在的臣子不效法后稷周公,却说百姓无法治理。现在的学子不能昼夜不懈求学,不能循礼而动,却说世道不行。上至人君下至庶人,无一人效法先圣,为善的人很少见,做恶的人却那么多。善恶相从,祸福相随,关键要看人心所向,志气所行。总而言之,君主应效法先圣明君,广闻博听,因天地之道,行仁义之治,才能治理天下。

陆贾的《新语》基本上属于儒家的思想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