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来选官,一是来自军功,由于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在景帝以前,官吏大多是因军功而提拔。但打仗和处理政务毕竟不是一回事,所以许多因军功而做官的人不懂得处理政务,非常不适应日益发展的封建政治的需要。二是由郎官入仕,郎官是属于官吏宿卫侍从的官职,是选拔吏的一大来源。做郎官的途径之一是官吏保荐自己的子弟为郎官。按照汉初的规定,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任职三年之后,可以保荐子弟一人为郎官,然后再转迁朝廷高级官吏。任子为郎,这是使政治特权世袭化的选官制度。做郎官的另一途径,就是以资产入选为郎。汉景帝时规定必须具有十万以上财产的人才有资格候选入仕,这个数字是一个中等之家的全部财产。当然商人不在入选之列。凭借资财做官的人经常长期得不到升迁,例如司马相如,年少时就博览群书,又会一些剑术,颇有壮志。因仰慕战国时蔺相如为国建立的奇功,便取名司马相如。景帝时,司马相如捐家资为郎,被任命为武骑常侍。因为当时缺少建功立业的机会,加之景帝也不好辞赋,满腹经纶的司马相如得不到景帝的重用,最后只好投到梁孝王门下。在那里他写下了第一篇大赋——《子虚赋》,并因此得到汉武帝的重视,才使司马相如改变了逆境,一跃成为人人仰慕的皇帝身边的人。汉初的这两种选官制度路子很狭窄,而且弊端很多,使很多有才能的人不能做官,因此汉武帝除保留了汉初的选官制度以外,还确立了新的察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