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细说大汉大全集 > 第125章完结

第125章完结

于是赵充国率兵直入先零地区。/6/1-墈′书/旺~ *哽+欣?蕞+哙·羌人屯兵已久,防守松弛,忽见汉军大军来到,慌忙丢掉车马辎重,企图渡过湟水,但道路狭窄。赵充国率军慢慢推进,驱赶羌军。有人对赵充国说:“要取得战果,推进速度应大大加快。”赵充国说:“敌军走投无路,不要逼迫得太急。慢慢追击,他们只逃不战,若逼得太急了就会迫使敌军破釜沉舟,拼死一战。”各位军校都说:“有理。”羌人被水淹死几百人,汉军缴获牛、马、羊十万多头,车四千多辆。汉军到了地,赵充国命令不得骚扰羌人村落,不得毁坏羌人耕地。羌听说后,高兴地说:“汉军果然不打我们!”首领派人来对赵充国说:“恳求朝廷能让我们回到原先的居住地。”赵充国上奏朝廷,没得到答复。靡忘亲自前来请降,赵充国赏给他饮食,派他回去告诉自己部的羌人。护军及其以下将领都说:“靡忘是叛军首领,不能擅自放走!”赵充国说:“你们都只是为了立功,为一己之利,并不是忠心为社稷着想!”话未讲完,圣旨来到,命靡忘戴罪立功。^天-禧¢小¢税.枉- \首\发′后羌终于没用兵就平定了。

汉宣帝下诏,命令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率兵前往赵充国驻兵的地方,在十二月和赵充国会师,进攻先零。当时,羌人降汉兵士已有万余,赵充国认为羌人败局已定,计划撤除骑兵,用步兵在当地屯垦戍卫,等待羌人因自身疲惫而不攻自破。奏章写好,没来得及上奏,恰在这时接到汉宣帝命他领兵征讨的诏书。赵充国之子中郎将赵十分担忧,便让幕僚去劝赵充国说:“假如出兵会损兵折将,于国家不利,将军坚持己见,防守不出倒还可以。若仅仅因为利弊的区分,又有什么可争的呢?一旦违背了圣旨,御史前来问罪,将军不但不能自保,连国家的安全也不能保证!”赵充国叹息道:“话不能这么说,如果原来就听从我的意见,形势能发展到这一步吗?当初是我推荐辛武贤先去西羌巡行;但丞相、御史又奏请皇上,让义渠安国前去,结果耽误了国家大计。湟中、金城地区谷价每斛八钱,我曾经对司农中丞耿寿昌说:‘只要我们购买三百万斛谷物,准备充足,羌人就不敢轻举妄动。’可是耿寿昌却请求只买一百万斛,实际上只有四十万斛,义渠安国第二次出行,又耗费一半。·x\w+b^s-z\.?c`o,m/这两项计划都没能执行,才使羌人敢于叛逆。真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今战事久未平息,假若四方蛮夷忽然造反,即使再有能耐的人也无法收拾,岂只是羌人值得忧虑!我誓死也要坚持我的主张,君王贤明,可以向他奏明我的忠言。”

(4)上书屯田

赵充国于是上书要求屯田,说:“我率领的将士、牛马所需粮草须大范围地从各处征集,羌乱若长久不能平息,那徭役就不会停止,恐怕因此会发生其他的变故,为陛下增加烦恼,确实不是朝廷迅速结束战事的上策。况且,对羌人的反叛,适合以谋略取胜,用武力镇压则较难,因此我觉得进攻绝不可取!据估计,由临羌向东到浩,羌人原有的私田和公田以及民众没有开垦的荒地,大约有二千顷以上,其间驿站多数遭到破坏。我以前曾经派军队进山砍伐林木六万余株,存于湟水之滨。我请求:撤除骑兵,保留步兵一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别在要害地区屯驻,待到河水冰消融化,使木材顺水而下,正好可以拿来修缮乡亭,疏浚沟渠,在湟以西修架七十座桥梁,使到鲜水一带的道路畅通无阻。明年春耕时,每名屯田兵卒分别负责三十亩土地;到了四月草木初生之际,征郡属骑军与属国的胡人骑兵各一千人,到草地为屯田者进行保护。屯田收获的粮食,运到金城郡,贮藏起来,可节省大量物资消耗。另外,现在大司农送来的粮食,足够一万人食用一年时间。谨呈上屯田规划和需用器具清册。”

汉宣帝下诏询问赵充国说:“假如按照将军的主张,什么时候可以平息羌人叛乱呢?制定出最佳方案,然后上奏!”

赵充国上奏说:“我听说,重视谋略,减少战争,皇上的军队就可以不受损失而取得胜利。所以《孙子兵法》上说:‘百战百胜,算不上高手中的上策,而是要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等待时机战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