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细说大汉大全集 > 第212章完结

第212章完结

当年,邓氏立为皇后,太尉张禹、司徒徐防曾打算跟司空陈宠一道奏请追封邓皇后的父亲邓训。,我/地*书^城* ,已¨发?布^蕞/鑫¢彰.結^可是陈宠以为前代没有这种奏请先例,就跟他们争辩,连续好几天不能决定。等到和帝给邓训追加封号和谥号时,张禹、徐防又约陈宠一道派儿子向虎贲中郎将邓骘送礼祝贺,陈宠没有答应。因此,陈宠的儿子陈忠在邓氏家族专权之下郁郁不得志。待到邓骘等人失势,陈忠被任命为尚书,反复上书弹劾,最后使邓氏家族身获重罪。

大司农、京兆人朱宠,因邓骘无罪遭遇祸难而十分痛心,于是赤裸上身,抬着棺材,为邓骘上书诉冤。奏书说:“我认为和熹邓皇后拥有圣明善良的品德,如同周文王的母亲文母。她的兄弟忠孝,专心国事,得到王室的倚靠和重用。迎立皇上以后,邓骘功成身退,拒绝接受封国,主动辞去高位,历代的皇后家族,没有能和他们相比的。邓氏家族应该由于他们善良和谦让的行为而得到保佑,可是却横遭宫人一面之辞的诬陷,罪名没有确实的证据,判案也未经过审讯,结果竟让邓骘等人遭到这样的惨祸,一家七口,统统死于非命,尸骨分散各地,冤魂没法返回家乡。`我+地^书¢城+ ¨蕪/错`内·容*如此违背天意令天下震惊,全国各地一片颓丧。应该允许将他们的尸骨还葬祖坟,将留下的孤儿优待保护,使邓家的宗祠有人祭祀,以告慰亡灵。”朱宠明白自己的言辞激烈,主动到廷尉投案。果不其然,陈忠又弹劾朱宠。安帝下诏免去朱宠官职,让他返归乡里。大部分人都为邓骘鸣冤,安帝有所醒悟,于是斥责迫害邓氏家族的州郡官员,准许邓骘等人的尸骨运回北芒山安葬,邓骘的堂兄弟们也都可以返回京城洛阳。

安帝把嫡母耿贵人的哥哥牟平侯耿宝任命为羽林左军车骑总监,把祖母宋贵人的兄弟全都封为列侯,宋氏家族中有十余人担任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官。阎皇后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统统担任卿、校,掌管皇家禁军。在这之后,安帝内宠的权势也逐渐扩大。

不但邓氏宗族,就连被邓太后重用的官员、宦官也受到打击。这时,郑众已死,蔡伦仍担任长乐宫太仆,安帝诛杀邓氏的同时,命令蔡伦自己到廷尉自首,等候治罪。′q!u.k\a`n\s~h+u¨w?u′.+c,o^m*蔡伦恃才自珍,不愿受辱,于是关闭官门,沐浴整衣,饮鸩而死。刚直不阿、敢于直谏的太尉杨震多次受到奸佞小人的诬陷,最后竟屈死狱中。一时间朝廷上下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人心不安。

(2) 杨震之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为官僚世家之后。其八世祖杨喜,是西汉开国功臣,追随汉高祖刘邦出生入死,曾经参加乌江之役,累积战功被封为赤泉侯。杨震高祖父杨敞,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昭帝时任丞相,封安平侯,与大将军霍光一同辅政,以谨慎闻名。

杨震从小勤奋好学,拜太常桓郁为师,受学欧阳《尚书》。《尚书》在东汉分为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博士。师法家法在东汉传授儒经时十分受重视,而桓氏是欧阳《尚书》的嫡传,桓郁的父亲桓荣受教于欧阳《尚书》博士九江朱普,桓荣在东汉初期因精通经学、知识渊博而闻名于世,光武帝特命桓荣为太子(即东汉明帝)讲学,由欧阳《尚书》博士升迁为太子少傅,并加封为关内侯。桓郁继承书香传统,曾入宫为章、和两位皇帝讲授经书,仕官至太常。桓氏不但是经学世家,而且父子又为三代帝师,是东汉前期著名的经学大师。杨震拜桓郁为师,勤奋好学,以明经闻名天下,儒生中常说“关西孔子杨伯起”,即把杨震与孔子相提并论,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为精研经书,杨震居住在湖城县,边读书边教授,州郡多次召辟他入仕,他都以生病为由加以拒绝。因为父亲早死,杨震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一块租种的土地谋生。许多人劝他入朝为官,而杨震却坚持自己的志向,专心治学,直到五十岁时才出仕州郡。

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7年),杨震征入朝廷,被任命为九卿中的太仆,随后又迁为太常。这段时期,东汉政权逐渐混乱,很多任用的官员名不符实,杨震却坚持以才干为标准,秉公选举。他向朝廷推荐杨伦等五人,都是精通经学、道德高尚的儒士,到朝廷后都根据所学拜为经博士。杨伦等人任博士期间,均能将本家学业发扬光大,得到儒士们的普遍称赞。

安帝亲政后,认为江京当年曾前往清河国驻京官邸迎接自己入宫即位有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