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齐斯坦(Khuzistan)和伊拉克的大规模灌溉系统正在构建,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步骤之一,而且一定会有助于降低粮食价格。*兰!兰¢闻-穴- /首+发?考古学的发现证明,出口的包裹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任何与合同相关的纺织品都要加盖印章,存在登记处。波斯人有意强化与东方的贸易活动,而贵霜帝国对城镇和疆域长达两百年的整合也恰合波斯的这一心意。
波斯既然崛起,罗马自然衰落。萨珊帝国并非唯一的问题所在。到了公元300年,罗马帝国的整个东方边界——从北海到黑海,从高加索到也门的最南端——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帝国一直都建立在扩张的基础之上,靠着训练有素的军队做保障。随着地域扩张的结束——已抵达莱茵河及多瑙河的天然边界和小亚细亚东部的托罗斯山脉(Taurus)——罗马成为典型的自身成功的牺牲品:它已成为漫长边界线以外所有对手的攻击目标。
面对日益减少的税收和迅速增长的边疆防御开支,罗马采取了多项极端措施以防不测。一位评论家曾感叹,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很想解决每年的财政赤字问题,结果他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他的贪婪和焦虑把整个世界弄了个底朝天”。/x.i~a\o′s?h`u′o\z/h~a+i+.¢c¢o,m^他盘查了帝国资产的根茎和枝叶,以此作为改革税收体系的开端。他将税务官员派往帝国各地,未经通告便突击检查每枝藤蔓、每棵果树,试图以此增加帝国的收入。他发出一道全国性的法令,给日常必需品和高档进口商品——如芝麻、孜然、山葵和桂皮——定价。近来在土耳其博德鲁姆(Bodrum)发现的该法令残片表明了当时的帝国想要触及的领域有多深:至少有26种款式的鞋子——从镀金的女性凉鞋到“紫色巴比伦风格”的低帮鞋都被罗马税务检查官设定了价格上限。
重建罗马帝国的努力把戴克里先折腾得精疲力尽,他退位后住到克罗地亚海边,将注意力集中到帝国事务之外更让他高兴的事情上。“我希望你能到萨罗纳(Salona)来,”他在给前下属的信中写道,“看看我种的白菜,它们是如此的可爱以致让人能够完全忘记对权力的渴望。′i·7^b-o_o^k/.*c.o\m′”在罗马近郊著名的奥古斯都雕像处,屋大维把自己称作战士,而戴克里先宁愿将自己称作农夫。这基本上是三百年间罗马人野心变化历程的缩影——从关注怎样将领土扩张至印度,到关注怎样种植最棒的蔬菜。
罗马人紧张地关注着局势。风暴的乌云在空中聚集,君士坦丁(Constantine)大帝开始行动了。他是帝国某高层领袖的儿子,有野心、有能力、有天赋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他看到了罗马的前景,清晰了然,令人震惊。帝国需要强势的领导人和主心骨——其实人人都明白这一点,但他在个人权力之外还有更大胆的想法:他要建一座新城,一颗连接地中海和东方世界锦带上的新明珠。他的选址也再恰当不过,那里正是欧洲和亚洲的交会点。
一直有传言说罗马统治者在考虑迁都。据罗马一位学者称,尤利乌斯?凯撒曾考虑将亚历山大港或小亚细亚的特洛伊旧址作为都城,因为这里更便于管理罗马的利益所在地。公元4世纪初,迁都终于实现。在欧洲和亚洲的交会点上,一座宏伟的新城拔地而起,标志着帝国的关注焦点已然确定。
一座辉煌的新都市在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两岸的拜占庭旧址横空出世。它的出现不只是为了和罗马竞争,而是要超越罗马。宏伟的宫殿被建立起来,中心广场大得如同战车的竞技场。城市中心竖立起一根大型的纪念圆柱,由巨型单一斑岩雕凿而成,上边有皇帝的雕像,俯视全城。这座新城的名字起初叫作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的名字而著称——君士坦丁堡。新城相应地设立了一套与罗马城平行的机构,包括一个元老院,其成员被一些人嘲笑为暴发户——其中包括铜匠的儿子、浴疗人员、做香肠的师傅等。
君士坦丁堡将成为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