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好理解,因为他的桶冈部队希望投降,而谢志山和他的横水、左溪部队不希望投降。!q~i_u?s*h¨u,b.a+n/g_.,m^e*要蓝天凤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作出重大决定,那不现实,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
他听着投降派和主战派的辩论,听着大雨把树叶打得发出凄惨的叫声,这种叫声把他从恍恍惚惚的虚空中拉回现实。他看了看外面的雨,以一种奇异的声调说:“今天这么大雨,王阳明该不会有所行动吧?”
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自从收到王阳明的招降书后,蓝天凤仿佛灵魂出窍,谁也不知道他每天坐在椅子里两眼无神地望着外面的天空在想什么。用王阳明的话说,蓝天凤的心已经乱了。他没有能力应对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厉害的敌人——王阳明。
1517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中午,他才脱卸了折磨他好多天的精神包袱:王阳明部队同时在锁匙龙、葫芦洞、荼坑、十八磊、新地发起进攻。他的传令兵把命令传给他时,这五处已经失守了三处。/墈`书!屋*晓,税!徃- !耕/薪+罪`快¨
蓝天凤连吃惊的力气都没有了,他自言自语:“王阳明真是用兵如神,这些兵怎么像是从天而降啊?”
他的卫队长大吼一声:“大王,风紧啊。”
蓝天凤叫了起来,灵魂终于附体,传令他的卫队集合,就在桶冈里凭借地势打阻击战。但是王阳明部队已经一拥而入,双方几乎是摩肩接踵,根本没有打阻击战的条件,只能肉搏。卢珂部队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重新做人,立下功勋,他和他的五百人和蓝天凤卫队玩起了命。蓝天凤和他的几个亲信在万人中冲出一条血路,奔向十八磊逃跑。十八磊尚未陷落,蓝天凤得到了片刻的喘息,命令他的守卫部队拼命抵抗。双方僵持了一夜,卢珂的部队赶到,一顿冲杀,十八磊陷落。蓝天凤又逃到桶冈后山,在这里死守数日,最终见大势已去,他就设想乘飞梯进入范阳大山。因为老话说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老话还说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小¢说\C¨M~S? _首+发*王阳明早在范阳大山中布置了部队。蓝天凤在桶冈后山前无进路,后无退路,仰天长叹说:“谢志山害我。”说完,看着万丈悬崖,一个猛子栽了下去。
谢志山不如蓝天凤骨头硬,他主动放下武器投降了。
至此,横水、左溪、桶冈被全部平定,王阳明所耗费的时间不足一个月。据说,王阳明在打扫战场时,湖广部队才到达郴州,听说王阳明已经消灭了谢志山和蓝天凤后,部队指挥官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像是被人塞进个拳头:从前三省联合剿匪,打了一年也不见成效,而王巡抚朝去夕平,如扫秋叶,真乃天人也!
这位部队指挥官说王阳明是天人,恐怕未必可信。因为他是把王阳明和他们这群饭桶相比而言的。王阳明早就说过,无论是三省还是四省联合围剿,唯一的作用就是劳民伤财,助长土匪们的傲气。三省部队的长官都是平级,没有统一的指挥,而且距离剿匪地点路途远近不同,先到的部队如果等后到的部队,等于是把一大批军粮拉到南赣让士兵吃,这和旅游吃大餐没有区别。而当大家聚齐后又都不用力。比如剿横水、左溪,湖广部队和福建部队认为这是江西部队的事。如果剿龙川,江西部队又认为是广东部队的事。没有责任感的部队注定没有战斗力,多次剿匪失败后,南赣地区的部队已没有斗志,只是一群消耗粮食的吃货。
按王阳明的心学,一个人如果用心诚意,天下就没有难事。因为心外无事,一切事都是心上的事,就看是否用心。
王阳明可谓用心良苦。每一场战役之前,他都深思熟虑,尽量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他打詹师富,用兵五千人,打横水、左溪用兵一万人,打桶冈用兵一万人,所耗费的钱粮据他自己说不过几千金。而数省联合围剿时,每天都要耗费千金。
王阳明的目光不仅是在战场上,还在战场外。他曾仔细考察研究后写给中央政府一份报告。报告上说,南赣地区的匪徒数量在五六年前还是几千人,可最近这三五年,他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如谢志山、詹师富这样的山贼的确有过人之处,能在短时间内招兵买马。但最关键的因素是,当政者在某些方面的推波助澜。比如各种苛捐杂税,这是逼人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