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 第45章完结

第45章完结

这些人超过300多人,都在这次事件中,由张汤兴起大狱,遭受到诛杀。′e/z`k.s\w′.+o′r_g\不知道张汤是怎么折磨阿娇的,竟然攀扯进如此之多的无辜者。

说好的金屋藏娇,最后却是酷刑折磨,汉武帝不懂爱,阿娇纵然是长泪纵横,也无济于事了。

皇后阿娇,在酷吏张汤的折磨之下,认罪。

皇后认罪之后,汉武帝龙颜大悦:“这就对了嘛,朕就喜欢你这个直爽性格,有错误就承认。不要怕承认错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传旨,废去陈阿娇皇后之位,打入冷宫,不久瘐死。

到这时候,汉武帝舒展一下筋骨,心说:“总算全弄清爽了。”

可以动手了吧?

战幕拉开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27岁。

这一年,废后阿娇的生母,长公主刘嫖忧死。死前她泪流满面,开始怀疑是不是什么地方不对。自己费尽心机、绞尽心智地宫斗,最终扶汉武帝登基,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如此残酷局面。,3¨芭?墈·书~徃- -首`发′生平第一次,她终于发现自己好愚蠢。

然后她就蠢死了。

这一年,匈奴侵入上谷,杀掠百姓官吏。

汉匈百年大战,终于在这个既定的时刻,徐徐拉开战幕。

第六章 战天下

肮脏布局

从上次马邑道设伏失机,到匈奴人大举入上谷,已经过去四年了。

可以说,这四年以来,汉武帝每天枕戈待旦,清除异己,时刻都在等待着匈奴人的到来。

为了这场战役,他做了两项可圈可点的工作。

第一是征收车船税,为战争这个无底洞准备军费;

第二是开渠运粮,准备用来转运战争时期的粮食。

而匈奴人迟至四年后,才突然想起来报复马邑道事件,那是因为他们对马邑道伏击事件,原本就未做过理性评估。塞外长风,跃马黄沙,汉民族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总之他们此后不再相信汉人,隔三岔五,心情太坏或是心情太好,他们就会杀入中原劫掠一番。^j+y*b/d+s+j\.!c-o′m-

敌意,已不可化解,只能用钢刀寻找最终的答案。

上谷事件发生后,汉武帝立即下令,命卫家军进入战争状态,追击匈奴。

这是继马邑道战役失败后的第二战,其特点仍然沿袭了马邑道的愚蠢思维。汉武帝希望能玩个奇谋妙计,“咣”的一下,把匈奴主力引出来,悉以诱歼。所以这场战役,又称关市诱敌奇袭战役——就是利用边关贸易,引诱敌军出现的意思。这不假思索的陈旧脑筋一摆出来,我们就知道这场仗前景不妙。

这一仗的另一个心计是,名臣宿将统统负责打擦边球,轻师险入,以保护从未上过战场的卫青及他所率卫家军。

是地地道道的卫家军,以昔日平阳公主的踏脚垫卫青为车骑将军,兵出上谷。这是主力军,任务是掠杀匈奴小部落的平民。

战局的设计是这样的:

汉国派出四位将军,各统骑兵一万,各走各的路,各打各的仗。但每位将军所出关隘的地理险要指数不同,决定了他们前方遇敌的风险概率也大不相同。

车骑将军卫青,率一万军,出最东方的关隘上谷。而上谷之后,横亘着五台山,就算是打死匈奴大单于,他也不会挑这险要之地进攻汉国。所以卫青的风险指数为0,胜利指数为1。

由东向西排列的第二位将军,是骑将军公孙敖。此前他的简历,是在长公主刘嫖派家奴劫杀卫青时,他率人将卫青夺回。他率一万军,兵出代地。代地居两山之间,是匈奴大队人马喜欢往来的路径。走此路,遭遇匈奴正规军队的概率是1,但遭遇主力还是小股游击队,这个不确定。所以公孙敖的风险指数及胜利指数,是一半对一半。

再向西,是名将程不识镇守的雁门。程不识老辣历练,用兵稳重。这意思是说,没有绝对性把握,他是不会出关打仗的。这也同样意味着,雁门关外,是匈奴大队人马驰骋的天然牧场。出此关,遭遇匈奴大队人马的概率,是百分之百。如果兵力足够,全师而归是正常的;如果兵力不足,全军尽墨才算正常。

汉武帝将传奇的飞将军李广,从云中调到雁门,只给了李广一万骑兵,让李广来啃硬骨头。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