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屯田、解决军粮和恢复农业生产问题上,曹操谋将枣祗是有很大功绩的。,x-i¨a`o¨s,h~u?o/c-m_s,.-o+r!g!枣祇是早年跟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的将领。曹操占领兖州后,任命枣祇为东阿县令。在曹操和吕布争夺兖州时,兖州所属郡县大都背叛曹操,投降吕布。只有东阿、范县和鄄城三地保全。枣祗领兵固守东阿,对巩固兖州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曹操奉献帝许都后,枣祗看到由于连年战争,土地荒芜,军粮不足,就和韩浩建议曹操兴办屯田,发展生产。枣祗向曹操提出屯田,他认为,一方面“承大乱之后,民众离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一方面“得贼(起义军)资业,当兴立屯田”。枣祗的屯田建议,得到曹操的赞成和支持。
曹操以枣祗为屯田都尉,让他负责屯田事宜。在制定屯田政策,实施屯田的具体过程中,枣柢积极出谋献策,屡向曹操提出合理建议。当枣祗的正确意见遭到曹操反对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怕忤逆曹操,再三找曹操辩论,并列出详细规划,反复耐心细致地向曹操陈述,直到自己的正确意见被曹操接受为止。,墈`书,君/ !首¨发*正因为枣祗坚持不懈地努力予屯田事务,详细规划,合理布置,实地考察,具体指导,才使屯田获得巨大成功。在屯田问题上,枣祗的确是立了大功的。枣祗死后,曹操为了表彰枣祗的功绩,追封他为陈留太守。曹操在追念他的功绩时说:“故陈留太守枣祗……反复来说……孤乃然之,使为屯田都尉,设施田业。其时岁则大收,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军用,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兴其功。”他对枣祇寄予了深切的怀念,给予了高度评价。
曹操的这一系列农业措施,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一举解决了当时最为严重的吃饭问题、农业生产问题、军粮供应问题、社会安定问题。残破的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有了比较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痛苦,政权也因之得到进一步的稳固。这就为日后曹操的统一事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雷厉风行 抑制豪强繁荣经济
曹操不仅军事才能非凡,也很有政治头脑。他的政治理想主要体现在“富国强兵,崇尚法治”上,同时也讲求儒家的仁义礼让,注重德治,可谓兼容并蓄。`丸~夲!鰰`戦· ·追¢蕞?辛^蟑.截!他说:“文,仁也;武,法也。”主张“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曹操认为人民最重,君主统治老百姓时,要任用贤能的官吏,使人民能够得到休养生息。为了给百姓创造休养生息、繁荣经济的有利条件,曹操尤其注意对豪强地主势力进行抑制和打击。
抑制和打击豪强的不法行为,是曹操的一贯态度。早在他任洛阳北部尉和济南相时,就已经这么做了。及至他官至高位,无法事无巨细时,他则注意选用得力的官员来执行这项政策,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曹操的军事行动步步为营,节节胜利,自己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随着新纳入的城池不断增多,客观上也需要曹操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他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措施,特别是在占据邺城之后,他推行了一些进步的政策,拨乱反正,以巩固其统治。
曹操占据冀州后,了解到邺城的法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实行,便命能够严于执法的杨沛前去赴任,治理邺城。临行前,曹操还特意召见他并勉励一番。
曹洪、刘勋等平时作威作福惯了的人畏惧杨沛威名,赶忙派人骑马前往邺城,告诫子弟门人,要各自检点,不得胡作非为。邺城果然政通人和。杨沛治理邺城数年,因治绩突出,被提升为护羌校尉。
司马芝任济南郡营县长时,境内豪强地主横行不法。郡主簿刘节拥有宾客数千,依仗势力,飞扬跋扈。
司马芝按规定征发王同等人服兵役,这些人依仗自己是刘节的宾客,藏匿起来,躲避兵役,刘节也予以包庇。司马芝向上级郡守报告刘节的不法行为,济南太守郝光素来敬畏司马芝,便下令让刘节本人代替王同服兵役。于是,青州百姓纷纷称赞司马芝“用郡主簿为兵”。
司马芝调任广平(属冀州巨鹿郡)县令后,征虏将军刘勋家的门人子弟仗着刘勋过去和曹操是旧友,又是列侯,十分贵宠骄豪,还是司马芝的老上级,无视司马芝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