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年仅十三岁的郭氏,被立为皇后。\w?e\i?q~u\b,o^o-k!.?c,o·m_
郭皇后仗着有刘太后撑腰,颇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态,严密监视宋仁宗的一切行踪,使他不能亲近其他宫女妃嫔,这使宋仁宗赵祯心中十分不快,慑于刘太后的威严,却又不敢对郭皇后发火。
明道二年(公元1033)三月,太后刘娥驾崩。从此,宋仁宗失去了束缚,就象一匹脱繮的野马,再也不必顾忌郭皇后的感受,再也不到郭皇后的东宫那边去了,这使郭皇后寂寞难耐,醋意大发。
当时,在后宫之中,尚充仪、杨德妃长得貌美可人。仁宗有段时间非常宠幸尚美人、杨美人,而这两位也很不识趣,自以为有皇帝撑腰,目中无人,根本不把郭皇后放在眼里,与郭皇后针尖对麦芒,好几次因为一些小事而与郭皇后发生争执。
有一天,宋仁宗临幸尚氏,尚氏又向宋仁宗诉说郭皇后的不是,恰逢被赶来的郭皇后听到,二人立即争吵起来。+第+一\墈-书?蛧_ \更\鑫?醉*全?
郭皇后愤怒不已,一气之下举起右手巴掌狠狠地扇向尚氏的漂亮小脸,宋仁宗见状,急忙上前阻拦,欲挡住郭皇后伸过来的手掌。
郭皇后见皇帝过来,忙想闪过,但已来不及反应,这一重重的巴掌打在宋仁宗的脖子上,宋仁宗顿时感到脖子上火辣辣的,脖子上立刻显出五个红色的手指印。
仁宗此时不过二十五岁,正是年少气盛,加上又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不少太监宫女都在场,这下子脸可丢大了。
气得龙颜大怒,暴跳如雷,当场大声呵斥郭皇后,愤愤地说:“你太自不自重,联欲废了你的皇后之位”。吓得郭皇后当场下跪,请求皇上恕罪。
尚美人、杨美人和郭皇后一向有过节,而一旦郭后被废,两人最有希望成为新的皇后。现在郭后竟然当众打伤了仁宗皇帝,那还得了。两人更加在赵祯面前添油加醋地说郭后的坏话,“虽然说皇后是一国之母,可皇帝是真龙天子,谁也不能动手打皇上,郭后这一巴掌,让皇上有何脸面面对朝廷群臣,面对天下臣民?”
吕夷简是仁宗朝极有权势的一位宰相。\7^0\0′t?x,t/.`c/o?m′早在刘后辅政期间,吕夷简就深受重用。而在刘太后去世之后,仁宗很想清除掉刘太后的党羽,建立自己的权力班底,执掌军政大权,防止大权旁落。
有一次,仁宗和郭皇后说起朝中官员之事,言下之意想继续重用吕夷简。郭皇后说:吕夷简看上去比较正直,没有依附太后吗?只是他城府较深,为人圆滑,善于随机应变罢了”。
仁宗一听记在心上,第二天上朝,立即罢免了吕夷简的宰相之位。后来,吕夷简通过向宫中内侍太监阎文应打听,得知是郭皇后在皇帝面前说了坏话,从此怀恨在心。
吕夷简当年四月被罢相, 后宋仁宗又听人说,正因为吕夷简劝谏刘太后,自己的生母李宸妃才能按照皇后的礼仪进行安葬,想想吕夷简也是有功的。十月,就又恢复了吕夷简的相位。
此时,一个巴掌引发的风波刚巧发生了。听说郭皇后误打宋仁宗之事,吕夷简心灾乐祸,觉得复仇的机会来了,他便让谏官范讽乘机献言称:“皇后立位已有九年,至今尚未生子,皇后之位关系大宋血脉,应当重新考虑立后之事。”
吕夷简则在一旁随声附和,落井下石。内侍宦官阎文应还劝宋仁宗将颈部被打伤的手印让群臣观看。一时之间,大臣议论纷纷。有人义愤填膺,以为天子受辱,天威何在?也有人大声抗议,认为皇后无错。面对群臣的言论,宋仁宗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毕竟废皇后是一件大事情,弄不好会在全国造成不好的影响。
消息传出宫来,很多人都认为这样做很不合适。范仲淹便进宫向皇帝进言,皇后乃一国之母,决不可以随意废掉,这样做会引起朝野上下一片议论,造成社会混乱,人心不安。
为了谏止仁宗废后,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孔道辅、右司谏范仲淹、侍御史蒋堂、殿中侍御史段少连,以及谏院的左右正言等十多位大臣联名同去垂拱殿外,请求皇帝召见。
皇帝一概不予召见,而是派了宰相吕夷简出来解释。范仲淹、孔道辅等人与吕夷简当场争辩,说得吕夷简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只好答应第二天上报仁宗皇帝,请示皇帝裁定。
谁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