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时期,最能体现张居正是徐阶超级幕僚的事就是景王事件。·齐\盛_晓.说+徃- +庚+歆~最,哙!景王是朱厚熜第四子朱载圳,据说很聪明伶俐,颇得朱厚熜欢心。朱厚熜的次子太子朱载壡去世后,朱厚熜未再立太子。为了皇位,朱载圳和三哥裕王朱载垕开始形同水火。朱厚熜也推波助澜,因为有道士告诉他,二龙不能相见,所以他和两个儿子十几年不见一面。其实哥俩斗得远没有李世民和李建成狠,因为朱载垕和朱载圳都属于性格懦弱、不思进取的人。但世界上攀龙附凤的人极多,所以两人的斗,就变成了两人跟班的互相斗。
严嵩在位时,由于摸透了朱厚熜的心思,所以站在景王朱载圳一边。朱载垕倒霉透顶,他本该得到的岁赐被严嵩拖欠了三年,直到他贿赂严嵩一千两银子,才得到这笔钱。严嵩和儿子严世蕃根本没把朱载垕放在心上,某次,严世蕃问朱载垕的两位讲师高拱和陈以勤:“听说裕王殿下对家父有些不满意,怎么回事?”
高拱毛骨悚然,当时严氏父子权势滔天,朱载垕又和朱厚熜见不上面,严氏父子只要一个小动作,就能让朱载垕翻车。¢看\书^屋?暁.说′王? ·追~醉¨新+璋^踕,高拱正琢磨如何转移严世蕃的视线,陈以勤急中生智道:“国本(太子位)已定,何必苦张罗!”
严世番冷笑:“好像我从未听过皇上立了太子啊。”
陈以勤回答:“皇上虽未宣布立太子,但事实已俱在。裕王讳‘载垕’,‘垕’字从后从土,皇上给起这样的名字,无非是想告诉天下,裕王是土地之主。”
严世蕃号称是天底下第一聪明人,当然明白拆字游戏是扯淡,他鄙夷地一笑,还未等说话,陈以勤又开口了:“况且,亲王的讲官,惯例只有检讨(比编修低),没有翰林院编修。而裕王的讲官却有翰林院编修,这是太子宫的规格。要翰林院编修来裕王府做讲师,也是内阁的主意,严阁老是首辅,为裕王如此安排的妥当,裕王如何会对严阁老有意见?”
严世蕃哑然。史载,这一席话,保全了裕王的地位。
其实,写这段历史的人高估了这段话。/2^叭+墈·书/王′ +庚.辛!最-全-严氏父子似乎从未有把裕王朱载垕干掉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将来的皇帝必是景王朱载圳,所以对陈以勤玩弄口舌的一番话毫不上心。
1561年,景王朱载圳按规定离开京城去他的封地,但他依然抱有希望,因为裕王朱载垕还未被正式立为太子。有希望就有行动,而且行动很快奏效。有一天,朱厚熜突然召见徐阶,问:“成祖皇帝和仁宗皇帝的故事,你可知道?”
徐阶头顶如响起一个霹雳。成祖朱棣和仁宗朱高炽的故事是这样的:朱棣不喜欢朱高炽,总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后来经群臣劝阻,才断此念头。
朱厚熜问这个故事,徐阶心知肚明。他不知该如何回答,朱厚熜似乎也没让他回答,只是让他回家想想这件事。
徐阶跑回家,急忙叫来张居正。张居正沉思片刻,对徐阶说:“朱高煦后来造反,难道不是成祖皇帝生前在仁宗皇帝和朱高煦之间摇摆不定?”
徐阶点头。
张居正又说:“隋文帝把太子杨勇废黜,换上隋炀帝,结果如何?”
徐阶大喜。这两个案例足以让朱厚熜下定决心,纵然他再冥顽不灵,也不可能对这两件血淋淋的史鉴无动于衷。
朱厚熜在徐阶的委婉劝说下,终于下定决心,把皇位交给朱载垕。但仍没有计划给朱载垕正名,其实这已是多余。正如事实婚姻一样,结婚证的有无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都予以了承认。
此事不久,徐阶为朱载垕推荐了一位讲师,如你所知,这位讲师正是张居正。
这是个令张居正激动的职务。朱载垕既已被默认为太子,将来继位,他的讲师们就是内阁大学士的候补人选。张居正感激徐阶,所以竭尽所能为徐阶排忧解难。
徐阶有很多难处,严世蕃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师徒联手,智除严世蕃
严世蕃在1562年被发配雷州,半路却跑回老家江西分宜,靠多年来贪污受贿积攒的钱财,过着和从前一般无二的奢侈生活。本来,朱厚熜对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