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张居正大概想得出。.d.n\s+g/o^m~.~n*e?t~高拱应该不会从中作梗,只是因为胶莱河事件而采取消极态度,朱载垕的决心向来飘忽不定,可能是重大原因。而朱载垕最信任的人当然是高拱,张居正又掉头从高拱身上下手。他上疏朱载垕,请允许胡嘉去山东实地考察胶莱河。
高拱笑了:太岳就是会来事,推荐我的亲信去,这说明他同意了新胶莱河计划。他向张居正抛个笑脸,说:“走,咱们去见皇上,赶紧把俺答汗封贡、互市的事定下来,这都耽误好几天啦。”
在高拱的请求下,朱载垕终于不再睡觉,但对俺答汗封贡的事却表现得异常冷淡。张居正有点急了,拿出当年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同时封瓦剌三王的历史,请朱载垕遵循祖制。
朱棣封瓦剌三个部落首领为王的事发生在1409年,在这之后,瓦剌安静了很多年。朱载垕当然知道这件事,所以慢吞吞地问高拱。高拱说:“皇上在廷议时已经同意,现在只是实行,赶早不赶晚。*d?u/a.n_q¢i/n-g-s_i_.¨n`e¨t.”
朱载垕打着哈欠说:“好……好,就拟……旨吧。”
张居正如释重负,跑回内阁就票拟: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忠勇绝伦的部下六十人也被授予明帝国的官职。自此,鞑靼骑士成了明帝国的贵族和军官。既然有互市的好处,他们也不必再来抢劫,既然他们又有了新的主人,那就不能和主人动刀动枪,整个帝国北境升平了。
这是多年来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做不成的事。其实,俺答汗封贡的成功是意外的结果,把汉那吉投降是意外,俺答汗交出赵全是意外,但就在意外中,张居正迅疾地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成就了明帝国的和平,当然也成就了他自己。
一般人看到俺答汗欣喜地抚摸着明帝国赏赐给他的红蟒袍服,看到鞑靼武士们放下刀枪骑马撒欢,看到和平的曙光在苍茫的边境上升起,就以为大功告成了。但张居正没有,他头脑冷静,郑重其事地写信给王崇古说了五条:
第一,开市之初,民间肯定不愿和蒙古人交易,所以官方必须介入,让百姓知道有利可图,渐渐就会自动自发;
第二,蒙古人在以往的开市中喜欢买铁锅,那东西在交易时是锅,到了草原被熔化就成了武器,所以铁锅轻易卖不得,他们非要买锅,就卖给他们广锅,广锅不能制造武器;
第三,蒙古使者一概不准入朝,也不许入城,只许他们在边堡逗留;
第四,政府和蒙古人休战,有些边将失去掳掠和建功立业的机会,不免心情低落,产生怨气,你要加意防备,别让搅屎棍坏事;
第五,我听说俺答汗强娶的把汉那吉的老婆是个中原文化爱好者,详细打探,把报告尽快交给我。+w`d?s,c¢w¨.·n¢e_t^
王崇古不明白张居正要这个女人的资料做什么,但他已形成良好的习惯,张居正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经过周密调查,王崇古得到了那个女人的资料。此女子叫克兔哈屯,貌美如花,从小仰慕汉文化,言行举止,甚至是服装打扮,都和汉人无二,而且为自己起了个汉人名字“三娘子”。可靠情报是,俺答汗喜欢三娘子,就如喜欢抢劫和喜欢自己的老命一样。
张居正心里有了谱,他意识到这个女子将是汉蒙和平的关键,拉拢住她,就等于为汉蒙和平上了保险。后来的岁月证明了张居正的判断,在三娘子有生之年,汉蒙关系始终是和平为主,这缘于她的深明大义,也缘于张居正的苦心孤诣。
“俺答汗封贡”是张居正自进入政坛以来最夺目的一场表演,只凭这件事,张居正就绝对能进入超一流政治家的行列。
第六章 拯救徐阶
海瑞搞徐阶
高拱可以忘记父母和君王,可以忘记世界,可以忘记太阳是圆的、自己是男的,却绝对忘不了徐阶。他有仇必报,连睡觉时都对徐阶咬牙切齿。在他被徐阶驱逐到家乡无所事事的三年时间里,徐阶就是他活下去的动力。前面讲过,他复出的第一件事就是推翻徐阶的国家大政,搞得张居正神经紧张了很久,幸好赵贞吉的激烈反抗和把汉那吉事件,吸引了高拱的注意力,所以身为徐阶的得意门生张居正才安然无恙。
不过张居正知道,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