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医途大唐 > 第140章 武媚组织法会

第140章 武媚组织法会

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萦绕在众人耳边,久久不散。他们面容慈悲,双眼微闭,沉浸在虔诚的诵经之中,脸上满是对佛法的敬畏与专注,仿佛世间的一切纷扰皆与他们无关。

武媚端坐在明堂的高台之上,宛如一轮高悬的烈日,散发着摄人的光芒。她身着一袭绣满凤凰与牡丹的织锦长袍,这长袍由顶级的蜀锦制成,触感柔软顺滑,随着她的每一个动作轻轻摆动,仿若流淌的华彩。长袍上的凤凰栩栩如生,羽冠华丽,双翅伸展,似要冲破束缚,振翅高飞;牡丹娇艳欲滴,花瓣层层叠叠,色泽饱满,尽显雍容华贵。她头戴凤冠,凤冠上垂下的珍珠串摇曳生姿,几乎遮住了她的半张脸,却难掩她眼中的威严与自信。那眼神,犹如深邃的寒潭,洞悉着台下每一个人的心思。

台下的官员们整齐排列,文官身着蓝色的长袍,袍身绣着仙鹤图案,仙鹤或展翅欲飞,或悠然踱步,寓意着清正廉洁、延年益寿。他们头戴乌纱帽,帽翅随着他们的动作轻轻晃动,此刻,他们大多神色恭敬,微微低头,脸上带着一丝谨慎,仿佛在仔细聆听武媚的每一句话,不敢有丝毫懈怠。武官们则身着黑色的铠甲,铠甲上的鳞片擦拭得锃亮,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头戴铁盔,盔缨随风飘动,个个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宛如钢铁铸就的长城,展现出军人的威严与忠诚。

而百姓们,虽穿着朴素,但也都尽量收拾得干净整洁。男人们身着粗布麻衣,颜色多为青灰或深蓝,有的还在腰间系着一根布带,上面挂着锄头、镰刀等简单的工具,那是他们辛勤劳作的见证。他们的脸上带着好奇与敬畏,仰望着台上的武媚和法坛,眼中闪烁着对这场盛大法会的期待,仿佛在期待着一场能改变命运的奇迹。女人们则穿着素色的衣衫,头发整齐地挽起,插着简单的木簪。她们有的拉着孩子,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这场法会,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与紧张,不时看向台上,眼中满是对未知的憧憬。

明堂周围,巨大的香炉中檀香燃烧,那檀香是从南洋诸国进贡而来,品质上乘。清幽的香气袅袅升腾,弥漫在整个广场,丝丝缕缕钻进人们的鼻腔,令在场之人无不心生敬畏,仿佛置身于一片佛国净土。武媚缓缓起身,她的动作优雅而沉稳,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着权力的边界。向前迈出两步后,她目光如利刃般扫视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官员和百姓,那目光所及之处,众人皆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随后,她声音洪亮且笃定地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天下百姓!今日,我等汇聚于此,共襄这场意义重大的法会。此乃顺应天命之举,关乎我武周未来的昌盛,更系万民之福祉。”

“自我以太后之身临朝称制以来,每日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所为何事?皆为让我大唐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共享太平盛世。我推行科举改制,打破门第限制,广纳天下贤才,让那些有识之士皆能为朝堂所用,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如今,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各施所长,为我大唐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在黄河两岸、长江之滨,一座座水利工程拔地而起,灌溉着万亩良田,致力于让百姓衣食无忧,仓廪充实。如今,大唐疆域之内,社会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生活富足安康。这一切成就的背后,皆是我怀揣着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赤诚之心。”

“而这所有的一切,皆与《大云经》中的旨意不谋而合。经中明确记载,弥勒佛将以女身现世,拯救苍生。我虽暂居太后之位,但自感身负天命,定能引领大唐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这是上天赋予我的使命,亦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所做出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次施政,皆是在践行这神圣的使命。从颁布新的税法,减轻百姓负担,到整治官场腐败,肃清朝堂风气,无一不是为了让我大唐江山稳固,百姓幸福。”

“今日,我命诸位爱卿参加这场法会,研习《大云经》,就是希望你们能深刻领悟其中深意,明白我临朝称制、乃至未来称帝皆乃顺应天命,无可置疑。我期望你们能以《大云经》为指引,更加忠心耿耿地辅佐我,为我武周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待法会结束后,诸位需精心撰写学习体悟,呈于我前,让我知晓你们对天命的尊崇,对我统治的拥护。这不仅是对我的忠诚,更是对我武周江山、对天下百姓的负责。”

武媚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在广场上久久回荡,仿若洪钟鸣响,穿透每个人的心灵。官员们纷纷跪地,齐声应道:“太后圣明,臣等定当谨遵旨意。” 此时,法明法师身着一袭红色袈裟,稳步走上台。他面容庄重,眼神中透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