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上书景帝分析了战况,在进见皇帝时,景帝问道:“你从军中而来,有没有听说晁错被杀之后,吴楚叛军撤退了?”邓公说:“吴王处心积虑几十年,是因朝廷削夺了他的封地发怒,杀晁错只是他叛乱的借口,其本意却不是杀晁错啊。^b-i!x′i+a.6*6!6-.¨c,o+m!再说,朝廷杀晁错,我担心天下的士大夫都不敢再向朝廷进忠言了!”景帝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以致朝廷不能制服,这才请求削减王国封地,使朝廷更加稳固,这本来是造福万世的好事。平叛刚开始实行,他本人突然被杀。这样做,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替诸侯王报了仇,我认为陛下不应该杀晁错。”于是,景帝深深地感叹说:“您说得对,我也很后悔呀!”
袁盎、刘通到达吴国,吴、楚军队也开始向梁国的堡垒进攻了。宗正刘通因是同姓亲属,所以先进入内殿会见吴王,让他跪拜接受皇帝的诏书。吴王听说袁盎也来了,知道他来是劝说自己撤兵,就笑着回答说:“我已经做了东方诸侯国的皇帝,还向谁跪拜呢!”吴王不肯与袁盎见面,但是将其扣留在吴国军营中,准备强迫他担任吴军将领;袁盎不答应,吴王派人把他关押起来,准备将其杀死。!二/叭.墈?书·旺/ *罪_歆+璋`节.更¨歆¨筷_袁盎寻找机会得以逃脱,并向景帝禀报了出使的种种情况。
(3)周亚夫平吴楚
太尉周亚夫对景帝说:“楚军剽悍敏捷,如若正面交锋,很难取胜,我建议放弃梁国,先断绝吴、楚军队的粮道,这样他们不投降也不行了。”景帝同意了这个策略。周亚夫乘坐着六辆驿站的马车,准备到荥阳与诸路军队会合。走到霸上,赵涉拦住去路,劝说周亚夫说:“吴王一直很富。早就收买了一批刺客,若得知将军准备由此路去前线,必定会在崤山、渑池之间的险要地段派刺客截杀您;将军为什么不改变路线,从此处向右走,经过蓝田,出武关,抵达洛阳。这样走,虽然晚了一两天,却可以直接进入洛阳武库,一旦将军擂响战鼓,命令出兵,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听到了,还以为将军是从天而降的呢!”太尉按照他的计策行事,到达洛阳,高兴地说:“七国反叛,我乘坐的驿车能平安抵达洛阳,真是出乎意料之外。,d,a′w~e+n^x`u¨e~t_x¨t-.\c^o`m^现在我已驻守荥阳,就不必担心荥阳以东的情况了。”周亚夫派军队搜索崤山、渑池之间的险要地段,果然抓到了吴国的伏兵。周亚夫就奏请景帝,让赵涉担任护军。
太尉周亚夫带领军队朝东北方向抵达昌邑。吴军猛攻梁国,梁王多次派使者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不愿意出兵相救。梁王又派使臣向景帝告状。景帝派使臣命令周亚夫援救梁国,他却按兵不动不执行皇帝诏令,仍坚守营垒,不派出军队去援救梁军;但他却命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兵,快速赶到泗口,偷袭吴、楚军,切断吴楚军队粮道。梁国派中大夫韩安国和楚相张尚的弟弟张羽为将军,凭借张羽的勇猛和韩安国的持重合力挫败了吴军。吴军想向西进兵,但因梁军据城死守,于是不敢越过梁国进兵西方诸国;因此,吴军就前来进攻周亚夫的军队,两军相遇下邑,吴军想迅速交战,周亚夫坚守壁垒不肯交战。吴军粮尽,士卒饥饿,多次叫阵,周亚夫始终不应战。吴军调集军队到汉军营垒的东南方向,周亚夫却命令营中加强防御西北方向;不久,吴、楚的精兵果然突袭汉营西北,但却无法攻进去。吴、楚军队中,许多士兵因饥饿背叛离散,吴王就领兵撤退了。二月,周亚夫派出精锐军队追击,大败吴、楚联军。吴王刘濞只得丢下了他的军队,带领了几千精锐得以逃脱。楚王刘戊自杀。
吴王刚举兵叛乱时,任命田禄伯担任大将军。田禄伯说:“如果集结大军,挥军西进,没有能够得以派出军队奇袭的通道,就难以成功。我请求给我五万人马,另外逆长江、淮河而上,占领淮南、长沙,攻入武关,同大王主力军队会合,这也不失为一路奇兵。”吴王的太子劝阻说:“大王以造反为名带领大军,这样的军队怎能让别人带领?假若别人也反叛您,又该怎么办呢?况且,这其中容易导致许多其他相关问题的产生,只不过白白地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