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细说大汉大全集 > 第126章完结

第126章完结

皇上又下诏说:“所谓‘一个月内可望解决’是指今冬吗?还是指其他的时间?为什么将军不考虑到当我们的军队大批大批撤离了以后,敌人会把青壮年重新组织起来,袭击骚扰我兵民,烧杀抢掠,这要采取什么措施阻止呢?请将军考虑完备再奏。·欣?完/本·鉮-占? ,免+沸,悦_渎.”

赵充国再次上书说:“臣听说军事是应该以谋略为基础的。谋略完备的战胜缺乏计谋的。先零羌之精兵,现在所剩仅仅七八千了,丧失土地,流亡在外,分崩离析,饥寒交迫,反叛者不绝。愚臣认为羌敌的分崩溃败,指日可待,再迟也不会超过明年的春季,因此说在一个月之内就很有希望得以解决。臣考虑到,北方由西到东一万一千五百多里的防线,各要塞有将士几千人驻防,敌人多次进犯都不能成功。如今骑兵虽撤回,但敌人不敢忽视屯田精兵上万人。从现在算起,只要三个月的时间,敌人的马匹变得羸弱,肯定不敢丢弃家人,跋山涉水,远道进犯,更不敢带妻子儿女这些累赘,返回原来居住的地方。按照我的看法,敌人会自行瓦解,我军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至于敌人小股骚扰,祸害百姓,这原本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事。/武¨4,墈-书? ¢嶵^歆′蟑*踕?哽-辛′快¨战斗没有百分之百获胜的把握,就不可轻易地交战;进攻没有绝对占领的把握,就不可轻易地兴师动众。倘若出兵虽不能将先零消灭掉,但可以禁绝敌人一切小型侵扰的话那么出兵还是可行的。现在,同样情况下,要放弃坐取胜利的办法,却采取冒险的行动,发兵交战,徒然使自己的人马劳顿,最终也得不到好处。不可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再加上,已经出发的部队不可返回,湟中又不能空虚,这就要再征发差役,愚臣认为这样不妥。臣独自想过,如果率领大军远征,即使没有寸尺战功,却可避免被猜忌,且事后不会被责难。然而,这是不忠心的行为,更不是圣上社稷之福。”

赵充国每次上报,宣帝总要召集群臣商议。最初,同意充国计划的人只有十分之三,后来变成十分之五,到了最后却达到十分之八之多。皇上质问那些起初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都叩头谢罪。丞相魏相说:“臣很愚蠢,不懂行军打仗之法,后将军的军事计策很有道理,相信他的计策一定会卓有成效。”于是,皇上给充国回信,表示采纳他的计策并嘉奖了他。*齐,盛^晓?说′王* -首?发-与此同时,由于强弩、破羌将军多次上书力主进攻,导致了两种计策同时施行,皇上命令中郎将赵和两将军领兵出击。结果,强弩将军收降敌人四千余人,中郎将赵收降和斩首共两千多人,破羌将军斩首两千级,而赵充国一边收降也有五千余人。宣帝下诏赵充国的部队留下屯田,其他各路兵马班师回朝。

次年五月,赵充国上奏,说:“羌军原本有五万之众,在战争中被斩首七千六百人,降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死湟水中以及饥饿而死者五六千人,估计逃亡的,只有四千人。羌族靡忘等人保证自己对内部残余敌对势力进行肃清,请准许撤退屯兵。”皇上准奏。赵充国整顿军队凯旋而归。好友浩星赐对赵充国说:“很多人都认为,破羌、强弩将军领兵杀敌,致使羌敌全面溃败。然而远谋之士认为,敌人情势穷困,即使不出兵,他们也肯定会自动地投降。将军去拜见皇上,只将功劳归于二将军出兵,如此,将军才不致有所闪失。”充国回答说:“我已年迈,爵位已极,怎能为了避嫌而隐瞒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圣上进行隐瞒呢?军事行动要为后世所效法。老臣不趁残年,向皇上说明军事利害,一旦死去,又有谁来说这些话呢?”终于他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皇上认为他的想法很有道理,让辛武贤仍回酒泉任太守,赵充国仍担当后将军。

这一年秋天,羌族若零、且种、离留和儿库,一同斩杀了先零大酋长犹非、杨玉,联合阳雕、弟泽、靡忘、良儿等酋长,带领自己手下四千余人即煎巩、黄羝两部落,向汉朝称臣,汉廷封弟泽、若零两人为帅众王,余者皆为侯、为君,开始将金城当做归降的羌人居住的“属国”。

单于台

汉宣帝颁布诏令命保举能够胜任护羌校尉的官员。这时赵充国有病在身,丞相、御史、前将军、车骑将军共同推荐辛武贤的小弟弟辛汤。赵充国听说后,急忙从病床上爬起来,上奏说:“辛汤酗酒成性,不能派他统管蛮夷事务。不如派辛汤之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