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乔刚直不阿,没有屈服。所以,他成了朝廷和民间唯一的希望。
七月,勃海孝王刘鸿故去。刘鸿没有儿子,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被梁太后封为勃海王,做刘鸿的继承人。
桓帝下达诏命,因拥立皇帝决策有功,把食邑一万三千户封给梁冀,封梁冀的弟弟梁不疑为颍阳侯、梁蒙为西平侯、梁冀的儿子梁胤为襄邑侯,又封胡广为安乐侯,封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中常侍刘广等人都被封为列侯。
对此杜乔上书进谏说:“古往今来,圣明的君王都把任用贤能和赏功罚罪当成最重要的事。所以,在那时,即使将砍头的利斧放在面前,人也不畏惧,把封爵官位悬在面前,人也不动心。亡国的君王,他的朝廷难道没有忠贞干练的栋梁之才和赏罚分明的典章制度吗?真正的原因是:虽然有贤能,却得不到重用;即使有典章制度,却得不到施行;有忠直的建议,却得不到采纳,而听到谗言时,又不能洞察奸邪。陛下以诸侯之身登上至尊宝座,天下万民归附,不先去分封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却先把自己身边的人封王封侯。梁家一门和宦官这些卑微之辈,都佩带上无功而获得的官印和绶带,得到了只有功臣才应得到的封土,这种乖谬却又没有节制,没有办法用话语来形容!不赏赐有功之人,就会让为善的人感到失望;如果不惩罚那些邪恶的人,就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假如把这种办法付诸于行动,不仅伤害政事,导致朝廷混乱,甚至还要丧身亡国,难道可以不慎重吗?”但是桓帝根本不理睬呈上来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