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猴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猴 > 历史真的很有料 > 第4章完结

第4章完结

屁股上,疼得马叫了起来,于是大流士就成为了国王……被伤害者,总是支持伤害他们的人。

适得其反:18世纪末,美国掀起了解放黑奴运动,民众纷纷组织起来,自发捐款,就连孩子都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人们希望能够用这些钱替奴隶赎回自由,这导致了黑奴市场价格暴涨,许多不是奴隶贩子的人都跑来贩卖奴隶,于是这场解救黑奴运动,造就了更为发达的奴隶贸易。

理性:谎言与实话,都是人们一种理性的选择,哪个最安全,获利成本最低,人们就选择哪个。

政治:人类的政治活动,都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蒙昩期,茫然混沌,任由别人来主宰。孩童期,以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雄心勃勃地要去解放全世界。青春期,发现解放全世界有难度,就琢磨当领导,领导群众去执行解放全世界的任务。成熟期,静下心来,先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人。

十二微禅机

胡适说: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敏感词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诚心:佛陀的两名弟子莲花色、须菩提正在修行,佛陀推门进来,莲花色飞奔过去,说:老师,我第一个接你来了。佛陀说:不,第一个接我的不是你,是须菩提。莲花色诧异:不对啊,须菩提还坐在原地没动呢。佛陀道:他的人没动,但是他的心,已经到了我的身边——处世为人,诚心为要。何谓心诚?精务则诚。

自由:唐朝的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佛说纳须弥于芥子,可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得下庞大的须弥山呢?禅师笑:人说你读书破万卷,请问万卷书在何处?李渤:在我心里。禅师:你的心有多大,竟能容得下万卷诗书?李渤:……明白了,事无大小,尽在人心。你的心越是包容,放飞心灵的自由空间就越大。

法门:老和尚带小沙弥云游,看到两家饭馆,一家生意兴隆,一家门可罗雀。和尚进了第二家饭馆,花了两个铜板吃糙饭。正吃着,店老板扑通一声跪下,说:感谢您救了我,我生意不顺,心里憋火,如果你不来吃饭的话,我就会拿刀去杀对门全家……老僧对小沙弥说:两个铜板,救两家性命,这就是修行的法门啊!

取经:日本道元禅师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取经。不久他取经返回,日本人蜂拥而至,将他围住,问:禅师,你修到了什么?道元回答:一无所获,除了一颗柔软的心……点评:慈悲至善,就是洞知人性的悲苦。一旦你知道别人内心的痛苦与酸楚,知道痛苦与欢乐交织的人性规律,你就获得了大善智慧。

市场:两个禅师摆摊说佛法,一个听众云集,另一个门可罗雀。后者郁闷,就来前者处听课,听了后说:喂,你讲的都是最普通的道理,我讲的才是佛法大义,可为什么你的听众这么多,我却没有听众呢?前者回答:听众都是资质最普通的人,当然要讲简单的道理。简单的道理想明白了,才有可能慢慢地领会思想。

自我:小和尚问禅师:道在哪里呀?禅师道:道,就在你的眼前。小和尚很困惑:那我怎么看不见?禅师道:因为你有一个自我的缘故,遮住了你的视线,所以你才会看不见的……点评:自我的愚妄构成了我们认知的最大障碍,只听自己想听的,只看自己想看的,以为自己越来越有智慧,其实不过是成见在加深。

小和尚问禅师:在路上行走,突然碰到一只大老虎,怎么办?禅师照小和尚的秃头砰的一声打下,骂道:“那么多人在路上走,从没人碰到什么老虎,怎么偏偏就你能碰到?可见你心里不干净……”点评:一颗佛子般纯净的心,可遇而不可求。须知你心本浊,怎能找回失落的纯净。

深究:有人千里迢迢到山里寻找一位高僧,问:死后的世界,是不是很可怕?高僧问:你什么时候死过?客人回答:没死过,也不想死,所以才关心这个问题。高僧笑道:建议你先死一次,死过之后,你就会明白死亡的道理了……点评:一件事,如果你不想去做,也就没有必要深究。

白居易入山,看到一个和尚爬树,就大喊:危险。和尚:你才危险呢。白居易:我有什么危险?和尚答:你居官求财,如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会丢家弃命,你说危险不危险?白居易鞠躬:请问佛法大义。和尚说:做好事。白居易: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