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帝诏问淳于意
文帝赦免了淳于意的罪刑后,诏问了他一系列问题。-如`文!网· ~最/薪′蟑?結,哽·歆/哙/
文帝问:“你在医术方面有何特长?能治什么病?有医书没有?学了几年工,都在哪里学的?试验过医术没有?给哪些人看过病?看的是什么病?”
淳于意回答:“我喜好医药是从少年开始的,但一直没有名师指点,疗效甚差。到了高后八年,拜阳庆为师学习医术,阳庆对我说:‘把你那些没用的药方书都扔掉吧,我有黄帝、扁鹊留下来的脉书,能看五色诊病,判断是否可治,知人生与死,还有论药的书,我决定把这些药方书都传给你。’听了此话,我觉得非常幸运,再三感谢,接受了脉书奇咳术、五色诊、上下经、揆度阴阳外变、石神、药论、阴阳禁书等。读懂这些东西需要一年时间,第二年即试着使用,但还不精通,三年后,即正式为人治病,就有把握诊病决生死了。”
淳于意回忆道:“我曾给济北王的侍者诊脉。诊到一个叫竖的女子时,当时看她身上没有什么病,但我告诉济北王说:‘竖伤了脾,到了春天她就会吐血而死。.k~y,a¨n¢k·s..!c_o′m?’我问济北王:‘此人有何技能?’国王说:‘她的技能很多,当年从民间将她买来时花了很多钱,难道她也有病吗?’我说:‘她的病很重,活不过明年春天。’济北王召来了竖,却不以为然,因为见她脸色正常,但是到了春天,竖果然吐血而死。她大量流汗的体征告诉我此人有病在身。爱流汗的人,脸色毛发都很亮且有光泽,表面上看很正常,脉也正常,但实际上病却很重。
“淄川王病了,召我前去诊脉,对我说:‘头疼发烧,呼吸困难,心中烦闷。’我用冷水敷其头,用针尖刺其脚上的阴阳脉,病很快就好了。他的病是因洗了头发,不等干了就躺下而引起发热的。”
像这样的例子,淳于意一共列举了二十五例。因为病例太多,时间长了已不记得,因此,他自己也不能全部列举出来。
文帝问:“你所诊治的这些病,虽诊断不同,但病名一样,为什么有的病人死了,有的病人没有死?”
淳于意回答说:“有很多病名相差不多,这是古人传脉法留下来的,懂医术的人能分辨出来,不懂医术的人就分辨不出了。`x~q?u·k?a_n.s.h¢u*w-u/.-c?o′m!”
文帝问:“你能根据病情判断是死是生,用药也很精通,那么诸侯王大臣里有找你看病的吗?齐文王病时,为什么不找你诊治?”
淳于意回答:“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都派人来找我,但我不敢去。文王病时,我的家还很穷,想为人治病,又怕被地方官吏留住任职。离家出游后,先后拜了几个师傅,把他们的医术全学了下来,后在阳虚侯国居住,侍候阳虚侯。阳虚侯入朝时,我就跟随他到了长安,这样才能断断续续地给一些人治病。”
文帝又问:“阳庆是你的师傅,他的师傅是谁呢?阳庆是否闻名于齐国和各诸侯国?”
淳于意回答:“我不知阳庆是跟谁学的医术,阳庆家中很有钱,虽擅长医术,但不肯为人治病,因此,不是很有名。”
文帝问:“你是否收了徒弟?是否毫无保留地把医术传授给他们呢?”
淳于意回答:“宋邑是临淄人,要从师于我,我教了他一年多的五诊疗法。济北王派太医高期、王禹来学习经脉之学,我教了他们一年有余。临淄人唐安来学习,我教他诊脉、治咳等,虽没学成,他还是被任命为齐王侍医。”
文帝问:“你诊病定生死,有没有失败过?”
淳于意答:“我给人治病,在治疗之前,一定要先为其切脉。我只治脉顺者,经脉不顺的我不治,若不精通诊脉,就很困难了,失败的可能性就大了。”
9.文帝御匈奴
汉文帝时期,匈奴不断派兵袭扰汉朝北部边境,汉